阻擋國產全新漢蘭達繼續稱霸的可能是它自己?!
最近全新 漢蘭達的各種實車圖信息越來越多,畢竟離4月19日正式發佈的時間也越來越近,上海車展和各大經銷商的展車等都在密鑼緊鼓地籌備中。
▲ 國產全新漢蘭達實車諜照外觀圖
▲ 國產全新漢蘭達實車諜照內飾圖(座椅應為5座版)
在大家都在追着全新漢蘭達熱度時,我卻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點,不管是實車圖還是之前在工信部的申報信息,我們都只看到了藍標的全新漢蘭達。
▲ 國產全新漢蘭達早前的申報圖
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全新漢蘭達前期只有混合動力版本,甚至,可能這一代在國內就只有混合動力版本。
▲ 凱美瑞2.5L混動發動機
混合動力固然沒有什麼問題,隨着排放要求越來越高,混合動力車型在豐田各個車型裏面佔比也逐步提高,豐田的車沒有混合動力的僅佔少數。豐田的混合動力也是出了名的技術先進和成熟,尤其是2.5L混合動力,熱效率能夠達到41%,油耗和平順性都槓槓的。
然而,我查了查銷量數據,發現了問題所在。儘管搭載豐田混合動力的豐田車越來越多,但豐田混合動力在其車型裏面的銷量佔比並不高。來看下錶:
從表中可以看到,凱美瑞2.5L雙擎的銷量只有2.5L自吸的1/3,雷凌卡羅拉這些雙擎的銷量也只佔總銷量的一個零頭,唯一值得注意的就只有亞洲龍,2.5L雙擎比2.5L高,可選擇了2.5L自吸的人還不在少數。威蘭達取消了2.5L自吸,只有2.5L雙擎,整體銷量也不能説太好。
這意味着,雙擎的接受度有可能打折扣。所以説,阻擋國產全新漢蘭達繼續稱霸的可能是它自己的雙擎動力。
再來看漢蘭達,現款漢蘭達只有2.0T版本,年銷量是9萬多輛。畢竟是長達4.89m,重達2噸左右的中型SUV,還有可能是坐滿7個人,動力對於它來説非常重要。現款2.0T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62kW(220Ps),最大扭矩350Nm,百公里實測是8.85s,動力尚算可以。
▲ 國產全新漢蘭達申報信息
而全新漢蘭達的申報信息顯示,全新漢蘭達用的是2.5L混動,發動機的代號是A25D,比凱美瑞雙擎的A25B發動機功率要多10kW,提升到了141kW(192Ps)。根據海外版的情況,混合動力的綜合功率可以去到246Ps,國產版全新漢蘭達應該也能夠到達這個水平。另外,從申報信息看到,油耗也降低到了5.3L/100km。
▲ 全新漢蘭達2.5L混動發動機艙
換而言之,全新漢蘭達的動力比2.0T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從動力提升的角度來看,全新漢蘭達是更有實力了。
那麼問題還是回到了混合動力上,就如同上面分析那樣,混合動力的消費羣體是要打折扣的,畢竟整個市場裏面,除了插電混合動力,用油電混合的廠家並不算很多,消費者對混合動力的接觸面就不廣。
想當年讓自然吸氣用户接受渦輪增壓都花了不少功夫,是後來大眾大力推廣所謂的黃金動力加上大眾的龐大銷量才硬生生把渦輪增壓推廣起來,隨後各種各樣的廠家也用上了渦輪增壓。
顯然混合動力並不像渦輪增壓那樣被各大廠商應用起來,在消費者那端的接受度相對來説要低不少,全新漢蘭達這波多少是會遇到挑戰的。
當然啦,漢蘭達本身的產品力不錯,一款產品能不能行,得看它的綜合實力,動力的選擇只是實力的其中一部分。
▲ 早前在雲南抓到的國產全新漢蘭達諜照
全新漢蘭達除了設計的改變之外,在外形上最大的變化在於尺寸,根據工信部的該車型申報數據,新車的長寬高分別為4965/1930/1750mm,軸距為2850mm,對比現款漢蘭達足足大了一圈。這將會讓全新漢蘭達看起來更加霸氣,同時車內空間也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 國產全新漢蘭達內飾諜照
國產全新漢蘭達的內飾採用了全新的豐田家族化風格,豪華感和質感進一步加強,但保留了漢蘭達對於空間追求的優勢,中控台設計了多個儲物格。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的加入也會對人機交互有所提升。
新的TNGA-K平台為全新豐田漢蘭達提供了出色的碰撞保護基礎,同時一套標準的駕駛員輔助技術也能夠幫助駕乘人員防止碰撞或減輕碰撞影響。
第二代的Toyota Safety Sense(TSS 2.0)帶有後方警報(RCTA)甚至後方剎車輔助(RCTB)的盲點監控(BSM)等主動安全配置,彷彿為全新漢蘭達增加了一雙後面的眼睛,時刻提醒甚至幫助你避免後方的安全隱患。
另外預計它也會像凱美瑞那樣標配更多安全氣囊,沒有記錯的話,凱美瑞可是連最入門級也有8個氣囊。
▲ 早前國產全新漢蘭達7座版諜照
還有一個亮點值得一提,由於混合動力的幫助,後輪會有一套獨立的電機來驅動,以此實現四驅系統。電機的效率會更高,這能夠幫助全新漢蘭達實現更加智能的四輪驅動。
換了新的動力,提升了20多馬力,油耗卻下降了3L左右,車更大更氣派了,空間更大了,主被動安全更有保障。
這一切,都是它繼續加價、排隊的資本。唯獨,混合動力的體驗如何,接受度如何將會成為全新漢蘭達的考驗。
如果是你,你會選混合動力嗎?或者説,你會為了這麼強的產品動力而接受混合動力嗎?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