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這回釋放什麼信號?拜登新法案美媒稱其對抗中國,中方卻樂見其成

由 聞人海瑤 發佈於 綜合

北京時間11月26日,中美兩國領導人正式以視頻連線的形式會晤。也就是在同一天,拜登在白宮的一場活動中,正式簽署了《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這項法案計劃投資1.2萬億美元用於美國的基礎設施建設。美國聯邦政府在未來將會向各州和地方政府陸續撥款數十億美元,用於改造當地老化嚴重的道路、橋樑等基礎設施,同時鋪設更加完善的寬帶網絡。有評論人士指出,在拜登的支持率持續走低的當下,這項基建法案可能將會讓他不至於成為史上支持度最低的美國總統。

值得關注的是,儘管目前美國國會中民主黨和共和黨出現了嚴重的分歧,但當涉及基建議題時,一部分共和黨人選擇站在了民主黨一邊。在參議院,19名共和黨參議院投票支持這項法案落地,在眾議院,13名共和黨眾議院也投出了贊成票。

不少西方媒體試圖將這項法案的推出包裝成美國製度的一場勝利。德國之聲網站評論稱,儘管外界對美國,尤其是美國製度的懷疑聲越來越多,但這項法案的落地證明民主和共和兩黨依然能夠合作、拿出成果。拜登本人也積極地讚美了兩黨在該法案上達成的“罕見的共識”。在簽署法案之後,他在講話中表示“我要向美國人民發出一個信號,那就是美國未來會再次前進。你們的生活將變得更加美好。”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評論稱,拜登之所以鼓吹這項法案的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想讓美國再次前進,而是希望在明年的中期選舉期間,受惠於該法案的民眾可以給民主黨投票,幫助他們保住國會的多數黨地位。

考慮到拜登簽署該法案的時機,除了挽救自己可憐的支持率之外,向中國“示威”恐怕也是他的考量之一。白宮發言人普薩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1.2萬億基建法案可以鞏固美方“從實力出發”的談判立場。

不過,拜登的想法也許過於樂觀。在11月初的一次採訪當中,他宣稱在法案生效的“數週”之內,這筆鉅額投資就會開始得到回報。只需要兩到三個月,美國民眾就能切身感受到成效。但基礎設施建設真的像拜登想象的這麼容易嗎?這一點恐怕很難説。在美國的政治遊戲規則下,基礎設施建設牽涉了太多大小集團的利益。最初,拜登推出的基建計劃投資高達2.3萬億美元,最後落地的方案,投資直接被砍掉了一半。在1.2萬億當中,還有一半是美國國會之前已經給出授權的開銷,也就是説,真正的新增項目只能獲得6000億美元的投資。想要用這筆錢拯救被美國土木工程協會評估為C-的美國基礎設施,恐怕是杯水車薪。

美國想要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彎道超車”中國,是打錯了算盤。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