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交車”可否解車企“芯荒”難題?
今天,我們要講講車市新名詞——“分期交車”。或許,很多朋友的第一反應是“分期購物”。通過分期購物,消費者可以將賬單數字“大而化小”,更早地將心儀商品納入囊中。不過,我們今天要講的“分期交車”可不是這個意思。
所謂“分期交車”,指的是,車企為了能儘早將車輛給到消費者手中,在新車交付時,並未完全交付所有配置和功能,而是陸續補裝或後續提供。
有些朋友可能想問,車企為何“多此一舉”呢?其實,車企們也不想把交車複雜化,採取“分期付車”這步棋是“缺芯”之下被逼無奈的選擇。
如今的汽車產業,是全球經濟高度一體化的“成果”,這意味着汽車產業“牽一髮而動全身”。自2020年疫情爆發開始,全球汽車行業一直籠罩在缺芯陰霾之下。而後,日本瑞薩電子遭遇大火,德州遭遇大雪襲擊;現如今,俄烏衝突不斷……讓芯片供應“難上加難”,一直處於hard模式。
在這種情況之下,車企產能自然跟不上,有些產品無法對版交車。對此,有些車企想出了“分期交車”這招。比如理想汽車和小鵬汽車因為毫米波雷達供貨短缺,分別推出了“先交付後補裝”方案;奧迪汽車因遙控鑰匙芯片產能不足,在部分車型交付時只提供了一把遙控鑰匙和一把機械鑰匙齒,剩餘鑰匙後續陸續提供。這樣以來,車企可以儘可能保障新車供應。
除了“分期交車”,車企們也想了一些其他招。比如進行生產層面的調整。比如一汽豐田、廣汽豐田兩家合資公司調整了一部分生產線的生產計劃,確保各級別車型的良好供應;上汽大眾朗逸因CRS 3.0收音機零件供應緊張,安裝了售後原裝附件,承諾該附件與原廠車機享受同等質量擔保,並在銷售過程中,通過簽署用户告知書或在銷售合同中備註的方式向用户明確告知;奔馳由於芯片危機,更換了部分車型的中央處理器……
“分期交車”、“尋求替代方案”等措施,多多少少與消費者原預期有所不同。此時,如何建立與消費者的有效溝通顯得尤為重要。在傳統零批模式之下,往往由經銷商與消費者進行交易,廠商與消費者缺乏直接對話,存在溝通不暢,服務難以監管等問題。此時,廠商由於缺芯不得不採取的一些措施,如果未能及時告知消費者,容易引起消費者不滿。相較之下,一些新勢力的直營模式更方便與用户直接對話,處理也更靈活,更能維護消費者滿意度。
對此,合資企業紛紛嘗試“破局”,比如南北大眾利用ID.系列嘗試代理制和直營店面,東風雪鐵龍藉助凡爾賽試水用户運營,廣汽豐田以app作為漢蘭達直接購買渠道以此控制線下加價行為。通過種種嘗試,建立與消費者更直接的交流溝通。
“缺芯”,是一場對車企的大考。尋找合適渠道,及時告知消費者交付或配置的變化,使信息公開化、透明化,是車企維護用户的關鍵一步。車企態度放端正,消費者才會嘗試理解,在得到透明消息的前提下,在配置和現車之間做個取捨,共同構建良好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