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王子文承認有孩子:未婚生子不代表獨立,“母親”沒有想象中好當

由 聞人海瑤 發佈於 綜合

開題的時候思考了很久,説起來今日娛樂圈又出新聞,王子文被曝未婚生子,讓曾經“是的,我們有個孩子”的華晨宇新聞淡默下來。

而華晨宇也出現在各大節目上,似乎並沒有受到實質性的影響,相反的,張碧晨卻在懷孕或者帶孩子的這段時間裏,像是突然消失在了大眾媒體的眼中。

根據17年的數據顯示,我國有50%-70%的女性在生產過後,都出現了產後抑鬱的現象,並很大程度上會發展成產後抑鬱症,且演變成產後抑鬱症的概率會隨着時間而逐步提升,這不免讓我們開始思索一個問題,生育所能帶給女性的到底是什麼。

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家Dana Raphael曾經用一個詞彙“matrescence”來描述女孩變成媽媽的這個過程,這不僅是自身荷爾蒙的一種變化,甚至是一種心理層次的改變。

這種現象被稱為,女性變成母親的過程,這也是一種精神上的改變,而這種改變會很大意義上改變一個女孩子的思維情況。

因為在生育的過程中,自己曾經懷揣的夢想以及自己的事業或者其他的感情,都會因為生育而停滯不前,甚至在之後都會有一段時間是難以回到正軌的。

若是丈夫情商在線,婆家不算偏激的話,產後生活還算穩定,若是夫妻關係本就一般,生育這件事帶給女性的壓力往往是累加的,更不要説是未婚生子。

不去評價王子文的大方公開,因為我覺得現階段處在社交媒體上的公眾人物,能夠大方承認自己有孩子的明星確實很少見,且有勇氣公開自己的孩子,也算是給孩子一個交代。

並不歧視每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因為單親家庭中的家長要比有兩個人作為家長所要付出的愛意和關心要更多,也就是説單親家庭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方向其實會更累。

因為自己所要充當的是父親和母親雙方的角色,甚至在當孩子有了感情意識的時候也會明白自己好像是缺少了一方的愛意,這就十分考驗單親家庭的家長們對孩子教育的把握。

而未婚先孕對孩子來説也是一種沒有保障的誕生,但更為傷害的,應該是生育孩子的女性。

每個成為了母親或者正在成為母親的女孩,都在承受着失去和改變的煎熬,失去的是一切可以先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考量,改變的是自己未來一生的生活狀態。

生了孩子的姑娘一定會把教育和照顧孩子放在生活的重心上,這是一件不可否認的事實,每一位成為母親的女性都是強大而勇敢的,但一定是悲喜交加的。

普通人亦是如此,那身處波濤洶湧的娛樂圈中的明星們亦是更加艱難,但究其本質,未婚先孕真的意味着獨立嗎?

獨立是指自己能夠完成生活中所能遇到的簡單或者複雜的事件,很少主動地去尋求別人的幫助,但自己撫養孩子,其實從深層次意義上來看,是對自己和孩子的虧待。

家庭和工作如何去兼容,輿論和孩子如何去辯解和維護,孩子未來的生活和自己的未來又要怎樣去抉擇,也許會有人反駁,孩子的父親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也是我的錯嗎?

這就涉及到最近“弱者有罪論”,在事態最低端的受害者,往往也會有人將責任推在他/她的身上,認為如果不是他/她做了某些事情,加害者那一方也不會有這樣的過激行為,這其實是一個很詭辯的心理。

回到這件事本身而言,孩子的父親沒有盡到他自己的責任,其實更深層次地去剖析這件事,孩子的父親這個角色,甚至連合格的伴侶這個角色都沒有做好,他又怎麼能上升到一起去照顧一個屬於自己的孩子,又怎麼一起謀劃大家的未來呢?

在這件事中的弱者並不是有罪,而是弱者本身並沒有想清楚這件事的結局。

我們的確不能夠剝奪每一個嬰孩降生在這個人世上的權利,每個生命都是偉大而平等的,但是我希望正處在未婚先孕這件事情中,或者是正處在有一方自己已經明顯感覺到他在消費自己的身體的時候,一定要在自己的心底去想清楚。

未婚先孕不代表着自立,或者彰顯自己 的強大,恰恰相反,這種行為是對方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是對方對自己的不珍惜,甚至也是自己對自己的放縱。

為了迎合他人而肆意縱容他人消費自己的身體,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同時也希望每一位女孩子,都能夠成為被愛着的姑娘。

成為名正言順的妻子和家庭美滿的母親。

- The End -

作者 | 湯靡達

編輯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羣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rce J, Emde RN. Mother’s presence is not enough: Effect of emotional availability on infant exploratio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81; 17:737–745.10.1037/0012-1649.17.6.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