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紅柿媽媽
你的孩子很內向嗎?
在許多人眼裏,孩子口才好、活潑開朗、討人喜歡,這才叫好性格。長大後,孩子才能有個好未來。
01
可惜,事與願違,有的爸媽在抱怨時,自家孩子天生就很內向。
我去朋友家做客,發現她家的孩子十分認生,貌似很內向。朋友見我來了,很熱情地歡迎我,還把孩子叫到了跟前,逼着孩子跟我問好。
只是,孩子一直在躲,都6歲的年紀了,見到生人還如此躲閃,朋友不免有點生氣。於是,就吼了孩子幾句:“你幹啥啥不行,你就乾飯第一名。”
孩子挨説了,撅着嘴巴,躲到了媽媽的身後。他拽着媽媽的衣角,十分恐懼的樣子。
朋友感慨抱怨:“真的是沒用,這孩子這麼內向,以後長大可怎麼辦?”
聽了這種話,我太吃驚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內向性格好像成了一種病。
爸媽會擔心內向的孩子,長大了吃虧。會顧慮內向的孩子,以後不招人喜歡。會恐懼內向的孩子,成不了外向的性格。
02
“毀”掉一個內向的孩子有多簡單?只需要使勁“逼”他外向就行了
在不少爸媽的眼裏,孩子內向性格就是缺陷。
小敏9歲時成績是很不錯的,但性格很內向,連老師都很擔心她,曾對她媽媽説:“這孩子太不合羣了,需要改變一下。”
結果小敏的媽媽很生氣,認定自家孩子有“缺陷”,是個十分丟人的笨蛋。所以,媽媽總批評小敏:“不爭氣,不夠努力,不被老師和同學認可,你就別上學了。你一定得給我外向起來,不然你這輩子就毀了!”
但媽媽的説話並沒有改變小敏原本內向的性格,反而讓他內向了,甚至連媽媽跟她説話,她都不再理會了,還總一個人關門哭泣。媽媽越逼她外向,她卻越“內向”,甚至開始自閉了。
小敏越來越不合羣,自信心嚴重不足,成績越來越差。也正因為這樣,媽媽“放棄”了她,小敏還沒讀完初中就早早出動打工了。
原來應該擁有大好前途的小敏,卻因為媽媽“逼”她外向而毀了未來。
性格沒有好壞之分,內向性格也不是缺陷,反而逼孩子內向,會毀了娃的未來
其實,內向性格根本就不是病態。相反,內向性格的孩子,還有很多優勢:心思細膩、對人真誠、不吵鬧、能跟自己融洽相處。
最早提出性格概念的心理學家榮格,也曾明確指出:性格沒有優劣之分,內向的人會迴避無意義的社交,不喜歡熱鬧的場合,但不代表他們自閉或孤僻。
只可惜生活中很多人,都習慣給內向的孩子貼標籤:“你這麼不愛説話,以後沒出息”,“你一天跟個悶葫蘆一樣,誰欠了你錢嗎?”
甚至,説這些話的人,不止是外人,更有孩子的爸媽,都是孩子至親至愛的人。
這讓孩子很受傷,導致孩子形成自我暗示,認定了這些長輩所説的話,確定自己以後就是個沒出息、不被人喜歡的人。
在心理學“暗示作用”的影響下,內向的孩子將來真有可能破罐子破摔,十分自卑,越來越糟糕,成為一個沒發展的底層人,這樣相當於毀了孩子!
03
那麼,性格內向的小孩,爸媽該怎麼引導呢,孩子的未來又在哪裏?
對於性格內向的小孩,爸媽的引導是關鍵,堪比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這裏有個真實故事:男孩小根,他性格內向。老師對他的評語是:“性格消極,使人擔心”。
因為這件事,爸媽十分苦惱,想了各種辦法,都不怎麼有用。
小根上初中的時候,媽媽決定給他4萬韓幣,讓他出去玩。只是,這4萬韓幣,根本不足媽媽所説的“5天4晚”旅行的車費錢。
結果,小根自己做了旅行計劃,一個人帶着4萬韓幣出門了。五天四夜裏,小根白天看歷史遺址,晚上找地方休息。大學、橋洞,各處他都住過。
最終,誰都沒想到,一個膽小內向的男孩,通過旅行戰勝了許多困難,感受到了陌生人的關懷。回家的時候,小根兜裏帶着10萬韓幣,都是好心人給他的零用錢。
後來小根長大了,把這段經歷寫成了書籍《80萬韓幣走遍世界》,成了一名作家。
可見,內向的小孩,也有着自己的世界,有着屬於自己的精彩。關鍵還要看爸媽,到底如何去引導了。
內向的孩子,並不是真的完全內向,並不是不夠勇敢。也許,他們缺乏的只是正確的引導罷了!
身為爸媽,嘗試着去鼓勵孩子,獨自做成一件事情。那麼,孩子就會在過程中,收穫到勇氣,成為勇敢的自己。
如果你身邊也有內向的小孩,記得千萬別給他貼標籤了。更別逼着孩子變外向,那無異於破壞孩子原本的美好。
學着尊重孩子的性格,瞭解內向孩子的情感,跟孩子更和諧地相處。這樣,內向的孩子才能更快樂,有個更好的未來。
您嘴下留情!內向的孩子真沒病,孩子遠比您想象中的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