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做父母的天生就會教孩子?教孩子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其實有時候父母也會犯錯,犯了錯就應該和孩子及時的道歉。
可有的家長,不僅犯了很嚴重的錯誤,還不及時和孩子道歉,結果就釀成了大錯。
剛讀初中每一年,老趙家的小丫頭莉莉明顯感覺成熟了很多。到了週末,莉莉就會和班上的一些女同學一起出去逛街,她以前很少接觸化妝品,現在上了初中,莉莉也開始逐漸接觸化妝品,會去買漂亮的裙子。
有一會,老趙在家休息,剛好看見女兒要出門,他本來沒有太在意,結果女兒招呼沒和他打,悄悄的就要走出門,認真一看,發現女兒穿了一條特別好看的裙子。老趙就隨口説了一句:""怎麼出門也不和我説一聲呀?去幹嘛?""""去,去,去同學家玩。""女兒支支吾吾的回了一句就走了。
老趙忽然起了疑心,這孩子不會學人談戀愛了吧,老趙對於孩子別的事情他可以不去管,但是對於早戀老趙是非常嚴格的,也和孩子三番五次説過。於是,他就偷偷的跟着女兒出門了。
在一家商場面前,果然發現女兒和另外一個男的站在一起,還牽起了手。老趙一生氣,上去就拽着莉莉,給了她一巴掌,惡狠狠地説:""你是不是把我的話當做耳旁風了?""
當着這麼多人的面子,老趙就這樣批評了女兒一頓,莉莉頓時就覺得非常的難堪,看着大家都盯着她,只覺得一句話都説不出來。
莉莉沒有理會父親的話,轉頭就跑了,老趙沒有理女兒,而是開始批評起那個男孩子。等到他回家的時候,發現女兒沒有回來,這時老趙開始有點着急了,就在家附近找女兒。後來接到一個電話,是小區裏的街坊打過來的。説是看到他的女兒跳到河裏了,現在在醫院急救,讓他趕緊過去。
等到老趙來到醫院的時候,已經來不及看女兒的最後一面。
當父母的,有時氣上來了就會忍不住想要批評孩子,孩子做錯事被批評無可厚非。可是再遇到以下這些情況時,不管如何都不應該再説重話批評孩子:
第一:有不認識的人在場
孩子的自尊心要比大人強很多,這是和孩子的心理發展有關係,孩子3歲開始自我意識覺醒,到了5歲開始會有自己的想法,到了7歲會進入到叛逆期。
父母在不認識的人在場時,對孩子大聲呵斥與批評,在孩子看來這是父母不尊重自己的行為,孩子會特別的難受,對於一些性格較為烈的孩子,會忍不住和父母爭吵,甚至會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比如自尋短見。
這是因為孩子覺得自己除了用極端的方式之外,沒有別的方式可以和父母對抗了。
第二:孩子已經認錯的情況下
父母批評孩子,容易被負面的情緒牽着走,就是在孩子已經認錯的情況下,仍然喋喋不休的指責孩子,把身上的所有憤怒一股腦的傾瀉到孩子的身上,卻不考慮孩子的感受。
孩子以為只要自己認錯了就行,結果父母卻沒有任何要停止的意思,孩子就會感覺到絕望和無助,這時孩子可能會通過做一些更加激烈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第三:孩子情緒激烈的情況
父母批評孩子,忌諱的一件事就是硬碰硬,在孩子情緒也非常激烈的情況下,仍然要和孩子爭吵,很容易就會激起孩子更為火爆的行為。
父母應該怎樣教育孩子?
第一:尊重孩子,批評前先聽孩子解釋
導演李安在一次採訪中,有説到他雖然是父親,有權利管教孩子,可是他每天依然會想着如何去賺得孩子的尊敬。
尊重是互相的,父母如果不把尊重放在前面,那麼就沒有理由要求孩子尊重自己。孩子有不對的地方,父母需要做的應該是尊重他,不在不合適的情況下大聲批評他,而且要給孩子一個解釋的機會,聆聽他的想法。
第二:以事實為主
父母需要分辨出什麼是事實,什麼是自己的主觀判斷。孩子打架了,這個是事實,是孩子不可辯解的事情,可如果父母説你怎麼打人了,那這個就是父母的判斷,下意識覺得打了架,就是自家孩子不對。
分清什麼是事實,有助於父母和孩子交談,不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滿。
第三:與其一味批評打壓孩子,不如多鼓勵孩子
有一位美國的教育家曾説:在育兒這條道路上,唯有鼓勵是最好的方式,除此以外,再也想不出更好的了。
鼓勵孩子是把一種正向的,積極的情緒帶給孩子,讓孩子也變得優秀。要想令孩子擁有什麼樣的好品質,那就鼓勵他去擁有這樣的品質就好了,而不是批評他指責他。
孩子的心靈大多比較脆弱,而父母是他們最親近的人,請不要隨意傷害孩子,他們需要你的幫助,才能蜕變成為更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