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租不賣,中國車企進軍歐洲的正解?

10月7日凌晨,蔚來在德國柏林舉辦了NIO Berlin發佈會,旗下ET7、ET5以及EL7(即國內ES7)開啓了歐洲首發。

耐人尋味的是,蔚來此次並沒有公佈這三款車的整車售價,而是採用按月付費的商業模式,在德國、荷蘭、瑞典和丹麥四個地區推行新車,也就是説這些地區的用户只能採用訂閲方式使用蔚來這三款車。

以德國的ET7為例,連續訂閲36個月的單月價格為1199歐元,約合8312元人民幣,36個月總價約30萬元人民幣。另外蔚來也提供了單月訂閲,同樣以德國的ET7為例,初始價格為1549歐元,約合超過1萬元人民幣。而對於單月訂閲,蔚來表示隨着車齡的增長,以及車型和規模的提升,蔚來會根據車況和供需關係適度調整訂閲價格。那麼,這種以租代買的方式真的能夠更好地融入歐洲市場麼?

只租不賣,中國車企進軍歐洲的正解?
只租不賣,中國車企進軍歐洲的正解?

歐洲市場的機遇與挑戰

歐洲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市場之一,毫無疑問已經成為了各大新能源汽車企業眼中的香饃饃。但作為傳統汽車工業發源地,既有寶馬、奔馳等百年老店,亦有大眾、雷諾、Stellantis等一流汽車集團坐鎮,並且早已形成了成熟的市場格局,因此在傳統燃油車時代,其他汽車車企在歐洲幾乎沒有任何機會。

不過近年來,歐洲也在積極擁抱汽車電動化,根據歐洲工業協會數據,2021年所有新註冊的汽車中,近40%是混合動力、插電式或電動汽車。儘管傳統的內燃機繼續佔據主導地位,但由於前兩年疫情黑天鵝所帶來的汽車工廠停工停產、芯片短缺等問題,傳統燃油車銷量在2021年急劇下滑,市場份額僅為60%左右。

只租不賣,中國車企進軍歐洲的正解?

而進入2022年,傳統燃油車市場份額縮水狀況加劇。歐洲汽車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汽油車和柴油車在歐盟的市場份額從上年同期的62.0%下降到55.8%,而且燃油車的總銷量都下降了20%以上。

反觀新能源汽車方面,二季度純電動汽車在歐盟的銷量繼續擴大,佔乘用車總註冊量的份額達9.9%,純電動汽車銷量增長了11.1%。此外,混合動力汽車最受歡迎,市場份額達到22.6%。

只租不賣,中國車企進軍歐洲的正解?

所以説,歐洲新能源汽車份額居高,是傳統燃油車銷量大減以及電動化車型越來越受歡迎的雙重作用下的結果。

但大象轉身不易。對於傳統燃油車大廠而言,電動化轉型必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作為上市企業,要保證穩定的盈利增長,電動化轉型所需的巨大資金投入,必然會對原有業務造成影響,所以説歐洲乃至全球的絕大部分老牌汽車廠商在電動化佈局上始終相對保守。

只租不賣,中國車企進軍歐洲的正解?

為了激化市場,歐洲不少國家對其他國家新能源汽車企業的開放程度明顯更高了。比如今年3月份,特斯拉柏林超級工廠正式開業,並且成為了柏林最大工業僱主。不僅是特斯拉,這也給中國新能源品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只租不賣,中國車企進軍歐洲的正解?

以租代買,歐洲人買賬嗎?

這並非蔚來首次進入歐洲市場,2021年9月,蔚來就在挪威奧斯陸開業了第一家海外蔚來中心,並且按計劃今年會在卑爾根、斯塔萬格、特隆赫姆和克里斯蒂安桑,再建設4座蔚來中心。

只租不賣,中國車企進軍歐洲的正解?

但蔚來上半年的戰績並沒有太過亮眼的地方,其中ES8在挪威累計銷量僅510輛。挪威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也僅為11.4萬輛,佔整個歐洲市場的5%左右。所以説,雖然被稱為新能源車的天堂,但佈局挪威市場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吃香。而且,如今全中國的新能源車企都想要以挪威為跳板打開歐洲市場,挪威新能源車市場也因此變得異常擁擠。

於是蔚來走出了第二步棋。沒有多大銷量基礎的支撐,蔚來很難迅速擴大覆蓋面,反而繼續深耕單一歐洲國家的市場更有價值。於是蔚來選擇了四個新能源車銷量佔比較高的國家,德國、荷蘭、瑞典和丹麥,其中德國去年的新能源車銷量佔整個歐洲的30%以上,一旦蔚來在德國站穩了腳,想要覆蓋其他歐洲國家自然也不難。

只租不賣,中國車企進軍歐洲的正解?

但比較巧妙的一點是,蔚來沒有在這些市場開啓整車銷售的形式,而是採用了以租代買的方式。

其實也不難理解,以德國為例,作為奔馳寶馬大眾的大本營,德國人對本土車企認可度非常高,而蔚來作為一個來自中國的新勢力品牌,自然最缺的就是市場認可度。但偏偏蔚來車型定位豪華級別,整車價格偏高,普通人更加難以接受。

只租不賣,中國車企進軍歐洲的正解?

以租代買的方式相當於給用户付費試駕的機會,按照德國2021年人均GDP約5萬美元來計算,德國人平均月收入大概3萬元人民幣,花3分之一的月薪來體驗一個月蔚來ET7,似乎也並不是一件不可接受的事情。

另一方面,作為蔚來第二代平台下的產品,ET7、ET5以及EL7也具備比較強的競爭力,無論是外觀還是體驗感都具有不錯的吸引力。

再有就是,按月訂閲模式蔚來並非先例,領克早在2020年9月便在歐洲發佈了“移動訂閲”服務。其採用了按需訂閲+購買的方式為用户提供領克01 PHEV。根據今年截至7月的銷售數據來看,在歐洲賣出的11012輛領克01 PHEV中,99%上的都是公司牌照。這意味着,絕大多數用户都選擇了每月支付550歐元的移動訂閲模式來獲得這款車的使用權,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歐洲消費者對新品牌車型的整車購買熱情並不高,反而以租代買會是打開市場的不錯選擇。

而且就在最近,比亞迪也宣佈了與全球領先的汽車租賃公司SIXT簽署合作協議,將在歐洲市場提供新能源汽車租賃服務,目前Sixt已確認首批規模達數千輛的比亞迪Atto 3(元PLUS海外版)將於今年冬季交付,將首先在德國、法國、英國和荷蘭投入使用。另外,SIXT將在未來6年內向比亞迪採購至少10萬台新能源車。

只租不賣,中國車企進軍歐洲的正解?

當然,無論是移動訂閲服務還是汽車租賃,都絕對不是長久之計,儘管這種模式能夠快速將車輛開往歐洲城市的大街小巷,但狀態是需要付出大量真金白銀來維持的,也就是租一輛虧一輛。

此外,像特斯拉一樣建廠也不一定是一勞永逸的結局。因為目前的歐洲新能源市場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理想化。一方面俄烏衝突帶來的能源短缺問題,歐洲人民用電成本不斷攀升,這對於他們購買新能源車的熱情也有一定的打擊。

另一方面,在逆全球化的大環境下,歐洲國家也將會非常在意本土化保護,不會對外資車企形成長期的市場依賴,等到大眾、奔馳、寶馬等企業的新能源產業成熟,無論是特斯拉還是中國新能源企業都將面臨更艱難的挑戰。

只租不賣,中國車企進軍歐洲的正解?

早年中國新能源品牌在歐洲的佈局主要以挪威為起點,儘管當地有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但始終市場規模有限,中國企業拿得出手的成績並不多。如今面對德國等汽車強國,以租代買的訂閲模式或許會是突破的關鍵,但蔚來以及中國車企接下來要迎接的挑戰只會越來越大,只有在產品和技術上持續突破,才能走得更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87 字。

轉載請註明: 只租不賣,中國車企進軍歐洲的正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