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腸、肉鬆、肉脯有了國際地位。10月1日,記者從南京農業大學獲悉,由該校周光宏教授和李春保教授牽頭制定的《肉與肉製品-術語》標準由國際標準化組織正式頒佈。臘腸、肉鬆、肉脯首次納入國際標準。
該標準由“肉禽魚蛋及其製品委員會”組織制定,該委員會本次共有8個新標準發佈,是國際標準化組織時隔20多年首次發佈肉品標準。
《肉與肉製品-術語》的制定歷時3年,根據全球肉品特徵及加工工藝要求,涵蓋了48項肉類產品的術語和定義。
周光宏教授2017年擔任“肉禽魚蛋及其製品委員會”主席,在國際標準化組織食品委員會秘書處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指導下,與中國商業聯合會共同努力,組織召開了多次相關國際標準會議,提出並論證了8項新標準的制定。
周光宏介紹,此次發佈的標準首次將三種中國傳統肉製品納入國際標準,即“臘腸、肉鬆、肉脯”。其中“臘腸”以中國漢語拼音(Lachang)命名。“以前肉品名詞大部分是國外的,他們的肉製品在中國消費量也很大,但中國也有歷史悠久的知名肉製品,也需要讓全世界知道。”
李春保認為,該標準的制定使我國在國際肉品加工、貿易和管理方面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三種中國傳統肉製品納入國際標準後,產品出口就有標準的名稱和規範,避免了貿易壁壘。國外可以更好地瞭解中國肉類產品,也為中國傳統特色肉製品加工技術走向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此外,本標準首次將“細胞培養肉”和“調理肉製品”等新型產品納入,剔除了“紅肉”與“白肉”等概念不清的詞條。(科技日報記者 金鳳)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