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心聲】
“回爐再造”,是為了幫助更多百姓
講述人:山西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食品加工與安全專業2020級專業碩士研究生 白贏哲
2019年,從山西農業大學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本科畢業後,我考入呂梁市離石區農業農村局,成為一名基層工作者。
上班沒多久,羊肚菌種植户王大叔找上門來。他聽説局裏新招了一名農大畢業生,特意來諮詢羊肚菌種植技術。大叔幾句話問下來,我一臉困惑,深受觸動。
不久後,我隨同事們下鄉調研,發現別的縣食用菌種植已經走上規模化道路,而我們區卻尚未實現。原來,前些年區裏也嘗試過發展食用菌產業,並投入了大量資金,但成效不太好,一些農户產生了牴觸情緒。這讓我意識到,缺乏支柱產業、缺乏專業性人才,再好的產業也無法落地。
於是,我決定回到農大學習食用菌種植。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如願考回母校,併成為以常明昌教授為首席專家的食用菌團隊的一員。
開學沒多久,我跟隨學院孟俊龍教授到呂梁市中陽縣木耳基地參觀學習。專業化的廠房、現代化的生產設備、產量豐碩的木耳……我生平第一次見到這麼大規模的木耳種植基地,心裏不由得憧憬:如果家鄉也能引進優質資源,大規模種植食用菌,那該多好!於是,我把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每天認真學習專業課,走進食用菌大棚認識食用菌種類,泡在實驗室瞭解不同菌類的生長環境,到基地學習防治病蟲害……
去年12月起,我們學校與山西省科協按照“一地一品”主導產業,在全省先後建立了12個“科技小院”。我和同學們有機會來到中陽木耳科技小院,白天在企業裏跟班學習,進大棚觀察食用菌栽培生長情況、採集樣本、解答農民疑問;晚上對採集到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撰寫研究報告。十多天的農業生產實踐,讓我明白了“農業研究要從農民需求出發”的深層含義。
明年我就要結束學業,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了。我想找到當年那位種植羊肚菌的王大叔,和他“切磋”一下相關知識,更想帶動全村,讓食用菌種植技術真正開花結果、造福百姓。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張勝、陸健、高建進、任爽、楊珏、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謝尚國
《光明日報》( 2021年09月24日 07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