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華:把“家”搬進大山來扶貧

10月中下旬,永興縣大布江鄉早晨的氣温已經到了10度以下,羅永華6點起牀洗漱後開始將今日的工作在記事本上列清楚——自2017年來到大布江鄉扶貧後他就保持着這樣的工作習慣,早上列工作計劃,晚上寫工作總結,3年多時間記錄了20多萬字的工作筆記。

7點多羅永華前往江頭村裏唯一的小學,站在學校門口等着孩子們入學,“孩子們心性還不定,以前經常有遲到曠課的情況出現,羅主任得知後每天風雨無阻的在學校門口等着孩子們上學,他比我們老師還清楚哪家的孩子沒來,哪家的孩子遲到,誰來了沒帶書包,”江頭村小學的朱老師對羅永華非常佩服,“羅主任摸清情況後就挨個去家訪,督促孩子們上學,現在孩子們早上到課率幾乎是百分之百了。”

  扶貧先扶志

羅永華成為一名扶貧幹部前,已經是有30多年工作經驗的教育工作者,他做過小學老師,也做過初中班主任、教導主任和學校的校長。2017年他主動請纓來到永興縣大布江鄉參加駐村扶貧工作,先後擔任東坑村、江頭村駐村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在梳理當地扶貧工作時,他首先關注的是當地學校教學情況和適齡兒童入學問題。

經過走訪,羅永華很快摸清了村子裏的情況。當地駐村小學教師已辭職南下幾個月,眼看暑假馬上就要結束,村子裏11名適齡兒童面臨着輟學在家的狀況。羅永華一邊協調縣裏指派教師,一邊給自己遠房親戚做動員工作,請來了已退休在家的王慶方老師前來支教,在縣裏的老師還未到崗前,羅永華自己也擔任起小學教員,保證孩子們有學上,不間斷學習知識。

羅永華:把“家”搬進大山來扶貧

羅永華創辦的“陽光輔導站”逐漸吸引了數名大學生前來輔導支教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這是羅永華一直以來秉持的扶貧理念。在順利解決鄉村教師問題後,他翻遍了自己的通訊錄,“那些日子一直在打電話,給以前的同事和朋友介紹村子裏的情況,”羅永華笑着説,“最終協調了深圳一家公司前來捐款捐物,為村子裏的學校添置了圖書角、多媒體教室以及操場體育器材。”

曾傑是江頭村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最寶貝的就是自己和幾個小夥伴在村外一棵樹上用繩子和硬紙板做的簡易鞦韆。村子裏唯一的學校地方不大,圈不住孩子們跳躍的心。但這種情況在學校的圖書角、多媒體教室和操場煥然一新後就發生了變化,“孩子們願意來上學了,上課學習知識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多媒體手段、新的繪本以及體育課用到嶄新的器材都是令孩子們歡欣鼓舞的,放學後很多孩子留下來接着看繪本,在學校完成作業再回家。”羅永華對孩子們的變化很是驕傲。

在着手解決孩子們教育問題的同時,羅永華也非常注重孩子們的安全和良好學習生活習慣的培養。大布江鄉境內羣山起伏,多雨少旱,小學地勢較高,唯一到小學門口的是條土路,雨季來臨,路上全是泥漿,孩子們上學經常裹着一腿泥,小一點的孩子還會摔跤受傷,羅永華自掏腰包將這條路修成了水泥路,並讓學校老師叮囑孩子不要在路上追逐打鬧以免受傷。

村子裏的年輕人多數外出務工,留守兒童在假期的監管也是羅永華關注的重點問題。“我摸排情況時瞭解到很多孩子假期無心學習,好不容易在學校養成的學習習慣一到假期就懈怠,再加上村子裏水塘河流也多,暑假很多孩子都去耍水少有大人監護,這些都是安全隱患。”羅永華下定決心解決這一問題,在駐村自租房裏開辦了免費的“陽光輔導站”,不僅有補課內容,還帶着孩子們排練文藝節目,學習課外知識,拓展孩子們的眼界。當孩子們在電視上看到《湖南新聞聯播》播出了自己的節目,這些大山裏的孩子欣喜若狂,參與羅永華組織的各類輔導與活動的意願更加高昂。

  完善基礎設施 帶領全村脱貧致富

到大布江鄉做一名扶貧幹部本不在羅永華的計劃之中。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的羅永華原本打算這一輩子都在學校教書育人,但原本派駐大布江鄉的扶貧幹部家中出了變故,上級號召大家報名,羅永布沒來得及與家人商量就報名扶貧。

雖然做了充分的思想準備,羅永布到了東坑村還是大吃一驚。在挨家挨户瞭解情況時,他看到村子裏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做飯,用一小塊肥肉在鐵鍋裏滑一滑有了油花就接着放水燉青菜吃,後來他了解到這位老人唯一的兒子已經去世,兒媳多年前改嫁,只剩十歲大的孫子相依為命。“當時深刻的認識到自己肩頭的任務很重,我乾的好,村子裏人們的生活就能有改善,幹不好活該被罵。”羅永華的話説的很樸素,工作卻很紮實,走訪完村子後,羅永華帶着村領導們把全村的情況分類,重點貧困户和傷殘人士等需要特殊關注,教育、基礎設施、衞生條件等多個方面都亟需提升。

羅永華:把“家”搬進大山來扶貧

剛剛上任的羅永華用腳步丈量了村子裏的每一個角落

村子裏衞生用水的條件不好,羅永華髮現大家還是挑着水桶到村子裏的水管接水,一則村子裏老人孩子多,挑水吃水不方便,二則由於沒有沉澱設備,遇到雨季,水管裏湧出的都是渾濁帶着土石的水,不利於村民們的健康。羅永華協調鄉鎮給村子提升飲用水設置,建造過濾水池設施,重新鋪設自來水管道,實現自來水入户,幫助村子裏的人實現飲用水安全。

此外,針對村子裏基礎設施差的現象,羅永華帶領全村實施危房改造,入住新房,並且新修入組公路9條,打通了跨縣、跨鄉公路,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户户飲上安全自來水,老百姓全部住上安全房,網絡全覆蓋。

在帶領村子致富的思路上,羅永華一直緊跟市場思路。隨着消費升級,富硒優質稻更受消費者親睞,價格是普通水稻的3倍。羅永華帶着村幹部向貧苦户積極推廣種植富硒優質稻,為了解決村民們的後顧之憂,他組織村裏致富帶頭人成立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組織農户參與售賣,併發揮資源優勢尋找銷售渠道,解決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種、銷”的問題都得到了解決,貧困户們吃下了“定心丸”,有了盼頭,紛紛投入到種植富硒稻的隊伍中來。江頭村共有80餘户貧困户種植富硒優質稻超過300畝,預計今年總產量可達15萬公斤,產值達200萬元,人均增收6000餘元。

  把“家”搬進了大山

羅永華扶貧工作一開始不被家人接受,妻子反對情緒尤其強烈:家裏小孩子剛剛一歲,她還經營着兩間小店鋪,家裏的日子過的平坦順意,為何要去大山裏扶貧?

羅永華安撫了妻子和家人的情緒,隻身到了大布江鄉。扶貧工作千頭萬緒,羅永華的腳步遍佈全村,經常吃不上飯,回到宿舍湊合一頓就過去了,一個月下來瘦了8斤,羅永華的妻子心疼的不行,帶着一歲多的孩子陪着羅永華住了一段時間。

這段時間裏,羅永華的妻子不僅照顧了他的衣食起居,還幫着羅永華做村裏人的思想工作,照顧留守兒童的生活,一歲多的孩子也與村裏的小孩子們玩的十分開心。羅永華萌生了讓妻子留下一起扶貧的念頭,但這意味着讓妻子放棄兩間經營狀況很好的店鋪,他猶豫了好幾天,一直沒説出口,反而是妻子先開口提出可以留下來一起做扶貧工作。羅永華十分感動,也自覺愧對妻子和家人。

“剛開始來做扶貧工作時,家人不理解,其實村民也不理解,”羅永華回憶,“村民們私下也在説一個教書的能怎麼扶貧。”但羅永華心裏有譜,按照規劃踏踏實實走訪,抓住痛點解決問題為村子和學校帶來實實在在改變,村民們感受到改變又看到羅永華的妻子和孩子也在村子裏生活下來,就知道這個“教書的”是紮紮實實的要做一番工作助力村子脱貧。

四年來,羅永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圍繞“一超過、二不愁、三保障”開展脱貧攻堅工作,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2017年,幫扶68名貧困户實現脱貧願望,180名貧困户實現危房改造,入住新房;2018年,幫扶88名貧困户實現了脱貧願望,116人搬入新房,1628人飲上安全水,拓寬入村公路6千米;2019年,幫扶69名貧困户如願脱貧,新修入組公路5條,打通了跨縣、跨鄉公路各一條,道路拓寬6千餘米;2020年,新修通組公路4條,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户户飲上安全自來水,老百姓全部住上安全房,網絡全覆蓋,今年將實現全村脱貧。

提及未來規劃,羅永華的願望十分樸素:2020年全國脱貧後,他將繼續致力於提升村子裏的人居環境,而對於小家庭,他則希望能在工作之餘多多陪伴家人,“老母親已經80多歲,我這幾年幾乎沒有在她身邊盡孝,希望未來幾年能多多陪伴老人家。”(光明網記者 鍾蕾蕾

來源:光明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60 字。

轉載請註明: 羅永華:把“家”搬進大山來扶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