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解放軍報
“我部原機要參謀湯明輝長期堅守墨脱邊防一線,剛滿4個月的兒子患重病夭折,當接到妻子發來的電報時,他痛苦萬分。當時多雄拉山冰封雪裹,數月無法通行。擦乾眼淚,他繼續巡邏在祖國西南邊陲無人區的雪山上……”
5月30日,西藏軍區某邊防團機步營炮兵連指導員楊帆,以《什麼是共產黨員的好樣子?》小型教育課,獲得西藏軍區“三會一好”(會知兵、會施教、會談心、身教好)優秀政治教員評比競賽決賽最高分,加上此前進行的微課視頻等5個環節評比的總成績,楊帆最後獲得這次評比競賽的第一名。
5月31日,西藏軍區發出通報,表彰2022年西藏軍區“三會一好”優秀政治教員一、二、三等獎獲得者:楊帆獲得第一名;昌都軍分區某獨立二連指導員土登旺修,獲得第二名;某合成旅防化連指導員尼瑪江村,獲得第三名。官兵們由衷地説:“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政治幹部的好樣子。”
一
楊帆,一米八多的個子,英俊瀟灑,能説會道還能寫。他以“中國語言文學”和“摩托化步兵初級指揮”專業雙學位第一名的成績從軍校畢業,在校期間曾獲得所在省大學生詩歌朗誦大賽一等獎。畢業後來到西藏邊防一線,楊帆很快嶄露頭角,2019年奪得團“政治四會教練員”比武第一名。
2021年9月29日,楊帆升任機步營炮兵連指導員。作為曾經的政治“四會”教練員比武冠軍,他信心滿滿地走上了講台,可沒想到第一堂教育課卻“翻車”了。
為了講好這堂“艱苦奮鬥”教育課,楊帆線上線下忙活了3天,紮紮實實寫了教案,還讓文書協助製作了PPT。
上課那天,楊帆自信滿滿,滔滔不絕,而台下的官兵卻表情木然,有的人還分心走神。
課後,楊帆找來幾名戰士瞭解情況。戰士説,這些故事聽了上句就知道下句,所以興趣不高。楊帆問:“那你們到底有沒有從這些故事中感受到老前輩的精神?”戰士説:“第一次聽很感動,但聽多了,也就不感動了。”
一番對話,讓楊帆心情沮喪。回到宿舍,見排長袁晨曉走過來,楊帆問:“你講實話,我今天的課講得怎麼樣?”袁排長很坦率地説:“你講課的內容不抓人,説教味太濃。”
這時一班長陳文軍路過,楊帆一把拉住了他:“戰士們聽了我的課有啥反映?”陳班長説:“老故事戰士們都聽過很多遍,你為啥不講團里正在執行任務中的艱苦奮鬥故事?這些發生在身邊的故事不是更鮮活、更冒熱氣嗎?”
毫無疑問,第一課失敗了,楊帆冷靜下來分析研究。問題顯而易見,聽課對象大都是95後、00後戰士,思想活躍,教育要想“走心入腦”,必須要有針對性。
從那以後,楊帆每次精心備課後都要先試講,虛心聽取大家的意見。講“婚戀觀”教育課,一位已婚老兵説他沒成家沒有經驗,夫妻之間要少講道理多講情;講心理健康課,一位班長説他的教案雖然生動,但細節過於真實,反而容易誤導戰士……每條意見,楊帆都認真對待,有時甚至不惜推翻教案,重新備課。
後來,團裏進行“三會一好”優秀政治教員評比競賽。楊帆參賽的課題是《“炮手就位!”你準備好了嗎?》,主要講了三層意思:找準立身軍營的基準射向;標定軍旅成才的射擊首線;構築“首發命中”的強軍炮位。
經過“議教”“試講”“總結”,楊帆給全連官兵講課時反響強烈。課後,中士馬超笑着説:“指導員這一課講得很帶勁。我們指揮班就是找基準射向、賦予各炮射擊首線的,聽了這一課,我們班更有幹勁了。”
後來,楊帆在林芝軍分區和西藏軍區組織的授課比賽中,先後奪冠。
二
楊帆上任時,連隊有7個排長。其中5個排長比楊帆大,有2個排長跟他同期進藏,其中一個是他的軍校老同學樊排長,不同程度存在年齡偏大、任職長、動力不足的問題。楊帆上任後,根據營裏的安排,確定用“微課”教育的方式,給他們鼓鼓勁,把他們往前促一促。
一天,楊帆和樊排長談完工作後,話鋒一轉説:“老同學,我剛到連隊,你可要幫我儘快適應啊。”
樊排長苦笑了一下説:“我當排長快6年了,想早點向後轉,照顧照顧家。”
“咱倆是老同學,我可有話直説了。你老媽可是昆明名牌中學的語文老師,你好意思向後縮?我覺得你不如在工作上拼一下,把能量釋放出來,就是走也不要讓官兵看不起咱。”
“謝謝老同學的鼓勵,但我真的心氣不足了。”樊排長嘆了一口氣。看着他離去的背影,楊帆覺得還需要給他尋找另一股力量。他拿起電話,給老同學遠在昆明的家屬撥了過去,熱情邀請她來西藏過春節。
一個多月後,樊排長家屬如約來到連隊。楊帆邀請他們小兩口參加連隊春節聯歡活動,一起吃餃子、放鞭炮,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他家屬待了半個月,被官兵的熱情打動,也看到了丈夫對連隊的感情。臨別時,她感動地對楊帆説:“指導員,待在連隊這幾天很温暖,這氛圍讓我都很留戀,我們家老樊會好好幹的!”
送走家屬,樊排長積極投入連隊工作,各項任務完成出色,獲得上下認可。2022年5月2日,樊排長提升到兄弟連隊當副連長。臨行前,他動情地説:“指導員,要不是你給我鼓勁,我差點兒躺平了。”楊帆猛地一拍老同學的肩頭:“我相信你能幹得更好!”樊副連長一上任,就要求到全團海拔最高的點位負責工作。
三
最好的語言是行動。優秀政治教員、藏族指導員土登旺修,是一位身教重於言教的帶兵人。
2021年6月,根據上級的安排,他們連執行到某點位兩天一夜的巡邏任務。土登旺修走在隊伍最前面,跟戰士一樣的戰鬥着裝。鼓鼓囊囊的背囊,足足有二三十公斤重。
翻過一個山頭休整時,一班上等兵李曉東遲遲沒有跟上。等這位大學生士兵慢慢走來時,大家才發現他面色蒼白,豆大的汗珠掛在臉上,不斷喘着粗氣。
土登旺修連忙迎過去扶他坐下休息:“怎麼了?曉東,是不是哪裏不舒服?”
李曉東漲紅着臉,眼裏滿是愧疚地説:“腰感覺像針扎一樣疼得直不起來。”土登旺修把連隊醫生叫來檢查,診斷是腰肌勞損和腰椎間盤突出。
土登旺修對上等兵朱儁傑説:“俊傑,咱們倆把他背的物資分攤一下。你再去找一根棍子,讓曉東杵着走。”話音剛落,李曉東連忙拒絕説:“指導員,我休息一下就好了。”説着,就要起身提背囊。土登旺修説:“曉東,你別逞能,傷了腰將來就麻煩了。只要你跟着大家走下來,就很了不起!”説完,土登旺修和朱儁傑把他的物資分開放進了自己的背囊。
要去的巡邏點位在山上,一路上坡,有的地方只能爬着前進。爬山時,土登旺修的雙腿像灌了鉛一樣重,但他一直咬牙堅持着。天快要黑的時候,他們終於到達了巡邏點位。
夜裏下起了雨,在一塊大石頭下面,他們搭起簡易帳篷,一邊生火做飯,一邊聊天。土登旺修睡在了帳篷最外面的睡袋裏,給大家遮風擋雨。
雨下了一夜,早上土登旺修醒來時,雙腿和腰部痠痛不已,可他一咬牙再次把背囊背了起來。返程是下坡路,更難走。朱儁傑也揹着背囊,一瘸一拐吃力地跟在土登旺修後面。
早上霧大,雨露和着汗珠沿着頭盔往下流,土登旺修看不清腳下的路,幾次摔倒。有一次摔進了被樹枝樹葉遮蓋着的一個坑裏,疼得他無法站起身。是朱儁傑和李曉東用一根長樹枝,才將他拉了上來。
回到連隊兩天後的晚上,朱儁傑突然跑來説:“指導員,謝謝你!”土登旺修問:“謝我啥?”朱儁傑笑着説:“巡邏路上,其實我幾次都想放棄,可我看見你揹着跟我一樣重的背囊走在前面,總會給我一種力量,讓我繼續堅持下去。還有,我知道如果我累得起不來了,你一定會幫我分擔,所以我就咬着牙堅持了下來,也突破了自己。”
原本去年準備退伍的李曉東,最終放棄回大學繼續深造,申請留隊選晉了下士。問其原因,他説:“指導員巡邏時替我背東西,一路上摔了23跤,卻沒有一句抱怨。從指導員的身上,我看到了他的人格魅力,這是大學裏學不到的,所以我選擇了留隊。”
而土登旺修自己也由衷地感慨,這次兩天一夜的長途巡邏,讓他感到,作為一名帶兵人,身教遠比説教更有説服力!
四
藏族指導員尼瑪江村任職已經5年多了,戰士們不僅喜歡聽他講課,還喜歡聽他用身邊人、身邊事寫成的歌。
在西藏軍區“三會一好”優秀政治教員評比競賽中,尼瑪江村講了這樣幾個故事:他所在旅的前身曾參加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圓滿完成阻擊任務,被志願軍總部授予“白雲山團”榮譽稱號。“白雲山團”創造的“英勇、頑強、鏖戰、堅守”的戰鬥精神,像紅色基因一樣融入新一代官兵血脈。
在2016年的“厄爾布魯士之環”國際軍事比武中,旅裏的參賽隊員每天凌晨4點出發,從海拔4000多米的地域徒步行進到海拔6000多米的冰川腳下,並進行長達7個小時的極限訓練。隊員們硬是憑着“只要有一口氣,倒也要倒在終點”的精神,克服千難萬險,最終成功登上厄爾布魯士峯,以優異成績載譽而歸。
勤務保障營駕駛員陳建接到“小孩被診斷為重度紫癜”的電話後,雖然心情格外沉重,卻強忍住淚水説:“孩子有他母親照顧,我忙完了這陣子再回家。”
大好青春與孤獨寂寞相伴,官兵用一曲新時代固邊穩藏的英雄讚歌,將“國”與“家”這道題答出了高度、答出了境界。
據此,尼瑪江村創作了一首歌:“堅毅的龍膽花綻放/將士願把熱血拋灑疆場/山澗的瘴氣瀰漫/手中的刺刀早已瑟瑟寒光……守望你我最美麗的故鄉/誰也別想讓我退讓……”
深情的歌聲唱出了戰士們的心聲,也講述着“白雲山團”新時代的戍邊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