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非洲青年代表在武漢新能源研究院合影。(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何宇欣 攝)
非洲青年代表在武漢華星展廳體驗可摺疊手機。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何宇欣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農新瑜 見習記者 田佩雯 通訊員 呂程輝
12月13日,作為2021中非創新合作大會系列活動之一的“非洲青年人才光谷創新行”在漢舉行,來自華中科技大學的33名非洲青年留學生代表,走進武漢東湖國家高新區,感受“中國光谷”這一創新高地的魅力。
整整一天,六站行程,收穫滿滿。代表團一行走訪了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漢新能源研究院、湖北東湖科學城展示中心,參觀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展廳、武漢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武漢留學生創業園等企業、園區和科研機構,充分了解感受光谷的創新活力和大武漢的科技實力。
讓我們大開眼界”
“莖水勢傳感器”“農業物聯網設施”“土壤改良劑、定製肥料”……在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禾大科技創始人、CEO劉世生為非洲青年們介紹了多個領域的尖端產品。
“這台土壤CT掃描檢測車,可以檢測土壤所含的污染物、養分等數據,一台這樣的檢測車一天可以檢測2000畝到4000畝地。”展廳中一台造型奇特的車,引得大家仔細圍觀。
來自盧旺達的化工專業博士留學生易滿,則對一台智能配肥機興趣濃厚。這台機器能夠與土壤數據庫無縫對接,“因地制宜”配置肥料。
“只能給一種作物配置嗎?”他問。劉世生回答:“可以給蘋果、水稻、玉米等多種作物配置肥料,數字化配方,能滿足土壤和作物的雙重需求。”易滿聽後很驚訝,“從未見過這樣的肥料配置方式,實在是高效。”
“可摺疊的手機屏,手感柔韌;用了盲孔技術的手機屏,攝像頭也隱藏起來了……”在武漢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留學生們被展廳內琳琅滿目的各種手機屏、電腦屏等產品吸引,爭相上前觸摸體驗,連聲稱讚。
在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來自加納的留學生丹尼拿起手機不停地拍照,學習計算機專業的他對芯片最感興趣。“我以前聽説過昇騰910,它是全球算力最強的AI處理器,今天終於見到了。”丹尼説,此次光谷行讓他見識到很多頂尖技術,大開眼界。
“這裏必將引領世界潮流”
光谷的著名地標建築“馬蹄蓮”總投資5.31億元,已成為極具國際影響力的綠色建築典範。
運行這座大樓的武漢新能源研究院,致力於風能、太陽能、清潔能源等新能源領域前瞻性、戰略性技術研究和產業化應用技術研究,是湖北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技術創新源和支撐平台。
站在大樓16層,隔着環形落地窗遠眺,光谷之城靚麗風貌盡收眼底。來自塞拉利昂的留學生付迪婭感慨萬千:“光谷太美了!我很喜歡武漢,這裏有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優越的地理位置,前景不可限量。”
“規劃範圍100平方公里,統籌範圍160平方公里,拓展範圍260平方公里……”在東湖科學城展示中心,氣勢不凡的沙盤模型和牆上的展示圖文,勾畫出東湖科學城宏大的規劃佈局,引來非洲青年們陣陣讚歎。
作為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的核心,按照《東湖科學城建設發展規劃》,這裏將建起七大湖北實驗室、九大科學裝置、九大創新中心、七大重點板塊,共同構成“7997”科創平台,撐起湖北東湖科學城的“四梁八柱”。未來,東湖科學城將建成科學特徵凸顯、創新要素集聚、策源能力突出、科創活力迸發的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科學城。
聽完介紹,來自坦桑尼亞的博士留學生蕭京讚歎不已:“這樣的大手筆規劃令人震撼,指向了未來20年至30年的發展目標,國家級科技創新中心數量多、定位清晰,相信未來這裏必定引領世界潮流。”
“這裏可提供每秒10億億次的計算速度,世界人工智能算力500強排行榜第一位,高性能計算存儲系統性能排行榜第一位……”在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非洲青年們興致勃勃地聽工作人員講解,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看過東湖科學城、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的發展規劃,易滿連用了兩個“wonderful”(精彩)來形容自己的感受。“很多國家十幾年來一成不變,但中國的變化有目共睹,原因就在於長遠的規劃,武漢正在一步步實現它的發展目標。”他説。
希望成為中非合作的橋樑
眼下,在光谷,以東湖科學城為核心的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建設已全面啓動,瞄準全球四大創新中心(全球光電信息科技創新中心、全球生命健康科技創新中心、全球碳中和工程科技創新中心、全球智能製造產業創新中心)不斷髮力,“光芯屏端網”和大健康兩大萬億產業集羣正在加速崛起。
一路走來,所見所聞,讓非洲青年代表們深受觸動。
坐落於光谷的武漢華星光電,是武漢“光芯屏端網”產業的主力軍,2014年成立至今在漢投資達757億元。華為、小米、OPPO、vivo等主流手機品牌都是“TCL華星”的客户。在華星光電參觀車間,代表們逐一參觀先進的工藝流程,並不時與工作人員交流。
“如果有機會,我希望留在中國,成為中加兩國的橋樑。”來自加納的丹尼説。
博士生蕭京來中國已有5年,此前他供職於坦桑尼亞基礎設施、通信和運輸部。在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當看到數萬個琳琅滿目的肥料樣本時,他大為震撼:“這裏收集有20多年前的肥料,每一瓶都是根據當地的土壤情況定製而成,這讓我大開眼界。”聽完講解,他特意添加了富邦相關人員的微信,希望今後加強交流學習。“在這裏,我看到了中國頂尖的農業科技成果,這些技術推廣以後將帶來一場新革命。我要繼續學習,回去後更好地服務於坦桑尼亞的農業發展。”
來自尼日利亞的拜樓,在遼寧工業大學度過四年大學時光後,選擇來華中科技大學讀研深造。“我讀的是土木工程專業,今天在光谷看到了很多優美建築,希望接下來的幾年能學有所成,回家建設祖國的基礎設施,同時也為中尼友好添磚加瓦。”拜樓用流利的漢語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説。
來源: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