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手語盲文規範化提供科學支撐

特殊語言文字學科建設

為手語盲文規範化提供科學支撐

作者:顧定倩(《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課題組組長、國家手語和盲文研究中心行政委員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手語和盲文規範化行動進入了一個“黃金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手語和盲文方面還有許多短版需要加快彌補。例如《第二期國家手語和盲文規範化行動計劃(2021-2025年)》延續了一期行動計劃的一個基本判斷,即我國手語和盲文的學科建設起步晚、專業人才匱乏。因此,在二期規範化行動計劃的指導思想中提出:“加快學科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為聽力和視力殘疾人公平接受高質量教育、平等參與社會生活提供語言文字支持。”同時將“手語和盲文學科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和基礎研究能力進一步增強”作為未來五年的基本任務之一。

從一期計劃到二期計劃一再提出手語和盲文學科專業建設問題,是我國對手語和盲文工作認識上的一個深化。手語和盲文規範化工作進行了半個多世紀,但由於各種原因,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這項工作缺乏強有力的學科支撐,缺少理論的指導,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走彎路的現象。正如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所講:脱離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而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因此,手語和盲文規範化不僅是一項工作、一項事業,同時,手語和盲文作為特殊語言文字也是一門學科,有其自己的知識體系、研究對象、研究特徵、研究方法。它們需要有專門的人來學習和研究,形成自己的專業人才隊伍。手語和盲文規範化工作需要有特殊語言文字的學科理論指導,特殊語言文字的學科理論也必將在規範化工作的實踐中得到豐富和發展。現在我國已經到了必須儘快推動特殊語言文字學科建設,為手語和盲文規範化工作提供科學支撐的關鍵節點。

特殊語言文字的學科建設,需要依託專業來進行,大學是主陣地。不可否認,一個新學科的形成與發展要有學術積澱的過程,既離不開政府、社會各界的支持幫助,更離不開學校的內生動力,希望能有更多的一流院校培育特殊語言文字學科,有更多的專家學者和青年學子關注和潛心於手語和盲文的語言學研究。為此,二期計劃提出了兩個方面的措施:一是“支持有條件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設立手語和盲文相關專業,與境內外高等院校和專業研究機構開展聯合培養。鼓勵跨學校、跨學科培養具有複合型知識結構的手語、盲文高層次專業人才。在康復大學中設立相關專業,開設手語和盲文課程,培養複合型知識和技能結構的人才。”二是“參照高等院校師範專業認證標準,指導現有高等院校手語翻譯專業進行學科改革,全面提升培養質量。設有特殊教育師範專業的高校應配備手語和盲文專任教師。”

以上措施明確了現階段學科建設的兩個專業方向和如何建設的路徑。筆者認為,手語和盲文專業人才可以更偏重於研究生層次的培養,重點為手語和盲文的本體研究,為手語翻譯專業、盲文編校審校,提供高水平的理論研究人員、教師和專業技術人員。手語翻譯專業則可偏重於本科層次的培養,重在為特殊教育學校、社會公共服務部門以及自主就業提供具有一定專業水準的應用性人才。

值得指出的是,我國現有手語翻譯專業的幾所高等院校,行政隸屬不同,培養層次不同,專業的上位一級學科不同,其現行專業培養方案的邏輯框架和話語體系與國家新出台的高等院校本科生培養質量監控的文件精神相距甚遠,亟須相關院校參照高等院校師範專業認證標準,認真領會“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基本理念,將專業建設的思路統一到國家有關高等院校專業建設和認證管理的大方向來。

《光明日報》( 2021年12月12日 05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73 字。

轉載請註明: 為手語盲文規範化提供科學支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