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動化這件事上,日產本來是個先行者,旗下的Leaf曾經是全球多個地區最暢銷的純電動車,但隨着純電市場的飛速發展,Leaf的光環被逐漸掩蓋,在節能減排這件事上,日產需要向着多個方向開枝散葉。
e-POWER的誕生背景大致如此,當然還有些比較重要的原因在於,它的主要競爭對手豐田和本田在混動車型上的發展風生水起,令日產必須做出改變。所以我們才會見到眼前這台試駕車——e-POWER。在試駕之前,我們就已經發出微博投票徵集大家的問題,按照大家的關心程度,我們對幾個問題點分別進行了主要體驗,以下是簡短回答:
1、e-POWER:與豐田THS、本田i-MMD一樣,e-POWER就是日產的混動系統,只不過它的技術方案比i-MMD還簡單明瞭、還四兩撥千斤——增程式。1.2L自然吸氣三缸發動機只負責發電,驅動工作全部交給電動機,再配上超小容量電池,儘量減小對軒逸原車的結構改動,該省的油也都省下了!
2、小電池:容量超小不到2度電,但完全勝任這個驅動能量源的崗位,因為發動機的介入頻次非常高,有時怠速狀態下會以3秒鐘為一個週期進行工作和休息,所以電池不搞笑,發動機有點搞笑。(可稱之為“敷衍型”充電法……)
3、動力:這個問題就有點“侮辱”人了,100kW、300N·m的電機放在個A級車上(而且沒有大電池包),還用擔心動力嗎?只不過極限加速能力上體會不到300這個數字,而且差的挺遠。但我依然要説,連貫、及時、線性、平順的動力配上軒逸這“薄皮大餡”的質感簡直一絕!
4、駕駛:很明顯,它開起來就是一台電車,這跟豐田THS的區別還是挺大的,除了動力更好、更順意外,NVH表現也更好。發動機介入動作只在低速、怠速狀態中能被察覺,震動不大,噪音更小,地板油時都很剋制!
5、特點:e-POWER的特點就是簡單明瞭,沒有行星齒輪、離合器那些亂七八糟的部門,成本低、技術簡易,對原本車身結構佈局改動小。該實現的動力提升油耗降低NVH優化三個目標也都達成,還要啥自行車?
6、買哪個:差價2萬買1.6L軒逸還是e-POWER,單純算成本的話,e-POWER靠省油省出2萬塊錢得十幾萬公里之後了,何必呢?e-POWER的一大價值在於動力性能的提升,不只在於能耗。
7、網友問電動總成壞了更換得花多少錢:不知道。但這車官方質保5年15萬公里……
8、網友問和卡羅拉混動比有啥優點:動力更足、更平順,發動機噪音更低,且差別明顯!當然,e-POWER不如卡羅拉的地方在於底盤,TNGA對駕駛和舒適都有更好的理解吧~
下面,我們就按順序來展開説一説,這輛e-POWER的真實表現。
動力體驗
e-POWER系統的首發年份是2016年,如今擺在我們眼前的已經是第二代系統了,在電機功率及集成度方面都有所精進。相比豐田、本田,它的技術路線更簡單,不用複雜的行星齒輪機構或者保留髮動機用來驅動車輪的離合器,單純地就是讓油發電,讓電驅動。
如果要更深層次探究,可以大致推測出日產的初衷就是要儘量簡化結構,通過最簡單、最低成本的方式把油省下來。包括小容量電池的應用,對比理想ONE、嵐圖FREE這種能充電的技術方案,e-POWER完全不接受充電槍的補能方式,這樣就可以減小電池體積、減小對車重的影響。
結果就打造了這樣一個,實時靠電跑,又反覆需要發電的車。
不過,無論技術原理怎樣,我們只關注體驗就好。動力系統的加速能力是軒逸1.6L版本無法比擬的。電動機的加速響應和中低速時的加速力道都非常討人歡心,與絕大對數電機一樣,它的加速是機敏和悄無聲息的,連貫、及時、線性、平順,內燃機+變速箱搭配無論擁有多麼驚覺的調教手段,都無法比肩。
不過,300N·m的扭矩數字有點文不對題,在體感上的加速G值並沒有那麼強大,而且它的官方0-100km/h的加速時間也要9.8秒,極限加速能力並不很強。
但它足夠安靜,發動機的介入動作基本只在車輛靜止狀態下才會有明確感知,包括座椅的一點震動和滲入車廂的一點噪音,在加速狀態下,不管多用力踩下油門,發動機都不會像豐田那樣幹吼,全速段的噪音控制都非常得體。我覺得這也是輕快感的一大來源,整套動力系統顯得足夠輕鬆。
至於工作模式,其實跟所有增程式車型一樣,有電時用電,電不夠時發動機加入,電不夠的工況包含電量不足和輸出功率不足兩種,不管是哪種,發動機都會迅速啓動。不同的是,由於電池容量等原因,會導致發動機非常頻繁地介入,幸好動靜小,開一段路之後也就不再注意它了。
總之,動力方案上,e-POWER有特點,又有日系車型一貫的剋制與保守!最終結果是十分令人滿意的,用最簡單的“招式”,獲得了比豐田更優秀的體驗,同時最終的節能減排目的也實現了。
底盤依舊很家用
e-POWER方案在解決動力的同時,還做到了不影響底盤,這可能是市面上唯一一個動力像電車,底盤又很“油車”的選手。電車的底盤往往是厚重的甚至是累贅的,而e-POWER恰恰相反,這個底盤與軒逸別無二致,最大的特點是輕盈簡單。
大小震動的修飾都不太多,化解能力也稍顯一般,尤其是面對比較大的震動時,車內受到的衝擊還是比較強烈的,單純評價動態舒適性,這個底盤是打不過TNGA的,甚至也包括駕駛動態的響應上。
ProPILOT值得一説
輔助駕駛倒是值得拿來一説,我們試駕的頂配車型擁有全速域自適應巡航和車道保持功能,能夠實現L2輔助駕駛,在封閉道路上,我進行了幾十公里的體驗,確實能夠長時間保持穩定開啓,加減速力道、車道識別能力及轉彎順滑程度都很穩,與市面上最先進的選手也沒有太明顯的差距,尤其是前車加塞併線動作能夠被及早捕捉到!
一套能夠長時間穩定開啓的L2輔助駕駛,匹配上電車的加減速質感,就是這台e-POWER在動態環節給我的最大驚喜,確實要高於預期。
內外設計簡單説
外觀方面沒必要多講,雖然這台車的官方名稱叫做日產e-POWER,沒有軒逸二字,但大家都知道這就是一台“軒逸增程版”,只不過官方想給它一個新的定義,也為後續更多的e-POWER車型鋪路。所以在外觀層面,軒逸的設計語言完全複製到了這台車上,只是多了幾個新的貼標而已。
內飾的變化要大一些,軒逸內飾最抓眼球的三圓形出風口不見了,換成了更節省空間的橫條樣式,以節省出更多的空間裝上一塊更大的懸浮式屏幕。這塊屏幕的尺寸達到了12.3寸,帶有4G網絡,也能夠通過語音控制導航、音樂等功能,進步還是挺明顯的。
中央通道處換上了全新的電子換擋機構,操作方式並無特別,按住解鎖鍵前後推拉而已,但觀感和手感都比較像個小鼠標,挺特別的。其餘新增按鈕與駕駛模式相關,除了風格上的轉變,還能選擇純電或強制充電模式。
總結:在試駕之前,我以為e-POWER的主題是節能,但試駕之後才發現最大的優勢竟然是動力,所以這台車如果讓我來寫推薦理由的話,省油只能排在第二位,電動車的駕駛體驗才是最值得深度接觸的,軒逸是絕對的大眾情人,作為家用車既無亮點也無缺陷,但e-POWER的特點鮮明,在20萬以內,這種特點可能是難以找出第二份的,至少目前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