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消息】9月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就基礎設施建設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
交通重大工程是交通基礎設施網絡的主骨架。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看,這些交通重大工程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國家發展改革委基礎司司長鄭劍對此作出回應。
鄭劍表示,交通重大工程是國家綜合國力、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體現,是落實國家戰略意圖、實現國家發展目標的重要抓手。黨的十八大以來,一批標誌性重大交通工程建成投運,不僅顯著增強了交通運輸保障能力,而且提升了交通運輸服務質量品質,在擴大有效投資、優化區域生產力佈局、推動產業轉型發展、促進科技創新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一是保障和促進經濟發展的“壓艙石”。交通重大工程建設體量大、投資規模高、帶動作用強,是拓展投資空間,增加有效投資規模的重點領域。例如,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為例,民航部分投資800多億元,帶動周邊交通等市政配套投資3000億元,再加上圍繞機場集聚的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生產要素投入,已經成為區域協同發展的巨大引擎。
二是優化區域生產力佈局的“先手棋”。比如全長近2000公里的沿江高鐵規劃建設,將高效連通長江沿線主要城市,加速人才、技術、信息自由流動,打造高質量的長江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助力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再比如,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持續推進,有力銜接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戰略,促進西部地區互聯互通和對外開放,加快產業協作和協同發展,支撐構建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良好格局。
三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催化劑”。比如,高速鐵路、民航網建設持續推動下,我國高速鐵路列車、飛機產業加快發展,基礎建設、裝備製造、信息系統等上下游產業鏈條協同推進,中國標準動車組廣泛研發應用,國產支線客機系列化發展,C919即將投入商用。再如,隨着集裝箱鐵海聯運工程的持續實施,能夠持續推進集裝箱運輸環節一體化、網絡化、標準化、信息化發展,打通現代物流運輸梗阻,提高綜合運輸效率,提升供應鏈銜接水平。
四是促進科技創新的“孵化器”。例如,2018年通車的港珠澳大橋作為世界級跨海大橋,是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施工難度最大、工程規模最大的橋樑工程,建設過程形成專利數百項,先後攻克深埋沉管等十餘項世界級技術難題,形成了一大批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推動建立了我國跨海通道建設的工業化技術體系。
下一步將以“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以及“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等項目清單為重點,堅持適度超前推進重大工程建設。
責編:陶紀燕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