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球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中國經濟該如何將傳統優勢轉化為新的增長點?近日,在上海市社聯推出的東方講壇“你好,我的城——新時代人民城市建設面面觀”系列首場講座上,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經濟學暢銷書《置身事內:中國政府與經濟發展》作者蘭小歡從宏觀視角分析了中國經濟奇蹟背後的邏輯。他提出,審視全球經濟格局,不妨把視線從北大西洋那一小塊區域轉移出來,然後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如此之廣大。
“不管你來自於中國哪個地區,在過去二十年裏,你的家鄉一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樓大廈都建了起來,高鐵、地鐵都開了起來。在過去二三十年時間的時間裏,神州大地無疑是世界上城市化、工業化進展最快速的地方”,蘭小歡認為,得益於土地信用、國家信用、商業信用三者合一,中國比任何國家都能更快速、更有效地撬動大量資源投入城市化和工業化,加速經濟增長。
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地方政府債務、企業發展重規模輕質量、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等一系列結構性問題。近年來,我國在教育、醫療、住房、養老上的絕對支出量上升得非常快,但相對GDP的體量,相對比重支出仍舊不足。 為此,各級政府對內要提高投資效率,在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基礎民生領域提供更多支撐,以推動居民消費力釋放。
房價永遠是百姓最關心的話題之一。為什麼上海等人口流入城市的住房價格居高不下?蘭小歡表示,很重要一點就是土地供應不足,蓋房子蓋得不夠多。而土地供應不足,並非沒有土地,而是用地指標不足。以往,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節餘指標可以在省內調劑,比如江蘇南部可以從江蘇北部調一些、買一些建設用地。但這對於上海這樣的省級單位,省內調劑並不能解決問題。現在,國家正在探索建設用地指標跨省的流轉和交易,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推進包括土地在內的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着力打通國內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各個環節,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地聯通、促進。
對外要進一步打開視野,通過“一帶一路”建設,與更多國家達成合作共贏,提升擴大中國在未來全球經濟中的作用與影響力。蘭小歡表示,這個世界上生活着近80億人口,西方發達國家或只佔1/8,還有四五十億人的生活水平亟待提高。從當地基礎設施建設開始,民營企業也有機會進入當地經濟的各個領域,“一帶一路”沿線大有可為。“我們希望大家有時間可以多多關注,正發生在中亞、中東、非洲這些地方的事情。有了一些瞭解之後,我覺得大家的眼光會從北大西洋那一小塊區域轉移出來,發現世界如此之廣大,還有很多很多地方等着發展”。他認為,“一帶一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長遠的戰略,不僅對外輸出產能,也為拓展未來中國在全球經濟的生存空間。
據悉,此次東方講壇推出的系列講座突出兩大看點:一是邀請權威專家和學術新鋭,展現多維視角;二是直面問題,正面引導。面對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複雜變化,講座以社會公眾普遍關注的具體話題為切入點,講述上海如何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以上海標準展現中國發展,以上海品牌演繹城市形象,以上海方案解答時代之問,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對社會發展的推動力。
作者:劉迪
編輯:劉迪
責任編輯:楊逸淇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