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個重大項目近期集中開工
東昇科技園將成為海淀東大門的一個新地標
抓新開、抓續建、抓增量、抓儲備……為了進一步推動“十四五”規劃實施和“五子”落地,全市上下持續加力抓項目、促投資、穩增長,投資保持較快增長。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發改委獲悉,截至5月22日,全市已有247個項目開工。與此同時,全市計劃於近期集中開工100項具有一定影響力、投資示範帶動效應明顯的市區重大項目,總投資將超839億元。
一批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將開工
據介紹,此次集中開工的項目中,一方面將圍繞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聚焦中關村示範區和“三城一區”主平台,開工一批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大項目,包括北京協同創新園、中航國際科技創新大廈建設項目、中航工程生產實驗樓等共20個項目、總投資97億元。另一方面,將圍繞“兩區”建設,聚焦“三個片區、七個組團”開工一批“北京服務”“北京智造”重大項目,包括大興臨空經濟區綜保區公共保税庫、北京台湖出版物會展貿易中心提升改造等工程,共安排16個項目、總投資約222億元。
同時,圍繞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建設,一批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物流等項目也將集中開工,包括5G+8K產品公共服務與製作技術支持平台、北京通用人工智能創新園、順豐華北智慧物流總部基地等等。這一領域將安排11個項目、總投資約96億元。
在聚焦城市更新、消費中心建設、基礎設施補短板等方面,一批體量較大、區域性關聯性較強的重點項目即將開工,包括北京市十一學校石景山實驗中學建設工程、阜石路沿線改造提升、昌平區沙河濕地公園等,共安排了43個項目,總投資約達383億元;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聚焦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城市副中心建設和重點領域協同發展方面,一批基礎性、功能性較強的重點項目即將開工,包括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通州院區、冬奧賽場周邊整治提升二期、首都食材共配中心項目等,共安排10個項目、總投資約42億元。
全市247個項目已實現開工
截至5月22日,全市已有247個項目實現開工。一季度全市實現開工154個,二季度已實現開工93項。
工人體育場改造復建、大分子生物藥中試平台、棲湖組團、京平公轉鐵綜合物流樞紐產業園等一批體現“十四五”新變化新亮點的重大項目相繼開工建設,為全市經濟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城市副中心、城南、迴天、“三城一區”、新首鋼、冬奧會冬殘奧會等重大專項、重點區域加快建設,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中大運河博物館和副中心劇院主體已實現結構封頂,圖書館預計5月底前完成鋼結構封頂;環球主題公園配套市政基礎設施工程5月底前完工;大興國際機場北線高速東延段通車;首鋼滑雪大跳台中心建成投用;豐台站改建工程重點控制性工程跨京廣鐵路大橋順利合龍……
“全市還深入挖掘了一批原計劃2022年,甚至是2023年開工的項目,力爭提前至今年開工。”市發改委介紹説,目前有望提前開工的項目,全市已梳理出北方先進工藝研究院、清華工研院細胞與基因治療創新中心、北京科興中維疫苗生產基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未來科學城項目等21個標誌性項目、總投資超1030億元,均已建立清單逐項調度。
建安投資增長31%
“重大項目是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抓手。投資對於優化供給結構、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具有關鍵性作用。對北京市而言,就是要以高質量投資項目建設帶動城市功能佈局和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實現‘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為何如此狠抓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解釋説。
重大項目對投資的帶動作用,從北京今年的多項數據中不難看出。數據顯示,1-4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7.6%,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增長9.9%;作為投資的一個重要抓手,1-4月建安投資同比增長了31%。高技術製造業、新型基礎設施、保障性住房投資分別同比增長79.9%、52%和10.9%。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通過推動100個引領性、標誌性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建設,本市也將進一步促進審批服務環境優化,深化投資領域改革創新,為項目落地特別是社會投資項目落地提供更高質量服務,更有力保障二季度及全年投資平穩運行。
文/本報記者 林豔
現場
東昇科技園三期2023年建成開放
“現在我們所在的這個位置,就是以後要建成的下沉廣場,這裏會建成一個地下步行街,它和裙房以首層開洞的方式相連,不封閉,陽光可以直接灑進來……”昨天下午,在中關村東昇科技園土護降工程的施工現場,項目負責人、東昇新時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建軍,指着不遠處覆蓋着綠膜的工地,向北京青年報記者描繪了這座科技園未來的“模樣”,“你看橋那邊就是朝陽區。園區有‘跨區’的特色,設計也會比較特別,開放空間、共享中庭、濱水區步道,未來這裏將成為海淀東大門的一個新地標”。
純鋼構、玻璃幕,結合京昌楔形綠地、奧森公園附近的自然優勢,將園區建築大隱隱於“公園”之內,這一特色的科技園區正是今年一、二季度全市重點推進的一個重大項目。據介紹,中關村東昇科技園三期自持地塊集體產業用房項目位於海淀區東昇鎮塔院地區,這裏也是本市“騰籠換鳥”的典型,原來100萬平方米、參差錯落的集體產業用房,集聚着10萬多人口、14個大大小小的傳統市場,從“瓦片經濟”到“高精尖經濟”,這一園區正以全市重大項目的推進速度,即將見證它徹底的改頭換面。
據介紹,中關村東昇科技園三期自持地塊集體產業用房項目於今年一季度開工,目前土護降工程已基本完成。按照集中開工活動部署加快推進項目建設,預計於2023年竣工交付使用。項目建成後擬引入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等行業領軍企業。
“眾所周知,海淀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對於空間的需求一直很旺盛,中關村東昇科技園三期項目的建成,將進一步滿足中關村核心區的需求。”海淀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説,建成後,這裏將成為海淀區生態創新環境的綠色建築,並計劃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創港”,成為文化科技融合的新核心高地。
文/本報記者 林豔
攝影/本報記者 郝羿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