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四面臨海,國土總面積狹小,但人口總量卻很大,長期處於資源匱乏的局面,因此日本便想進行對外擴張,以解決日本資源不足的困境。日本國內軍國主義盛行,二戰持續到後半段,日軍在中國戰區以及太平洋戰區都已不佔優勢,已經不具備繼續作戰的能力,但日本國內卻不知反省,絲毫沒有投降的意思,日本得罪了美國,美國肯定會對日軍進行報復性的打擊,美軍原本計劃登陸日本本土,對日發起戰爭,要給受軍國主義思潮控制的日本一個教訓。正趕上美國成功研發出原子彈,美國為了儘可能減少美軍傷亡人數,便停止了登陸計劃的實施,向日本本土投放了兩顆原子彈,日本受到原子彈的打擊後,已經意識到除了投降,日本已經無路可走,否則整個日本都有可能化為一片焦土,於是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停止作戰,這也正式宣告了二戰的結束。
1945年8月6日及9日,日本分別遭受了兩次轟炸,這也是戰爭史上唯二的核武器戰爭,兩座原本繁華無比的城市在瞬間就成為了一片廢墟。瞭解過核武器的人都深深明白,原子彈一旦爆炸就會產生核輻射,對環境的危害非常嚴重,可能很多年都不會產生新生物,但這兩座城市為何僅僅幾年就實現了重建呢?其實當年投射的這兩顆原子彈並沒有產生強烈的核輻射,很多裂變產物都被迫進入大氣平流層。另外,他們所具有的放射性物質非常少。而且這兩座城市都靠近海邊,污染物很有可能進入到海洋中,利用海洋的自身淨化作用而淨化。雖然在轟炸後瞬間成為了廢墟,但並沒有遭受嚴重的核污染而導致生物無法生長,隨後幾年的時候就迅速實現的城市的重建。
原子彈爆炸和核電站泄漏的原理是完全不一樣的。原子彈爆炸主要是將幾乎所有放射性核燃料通過極其微短的時間進行裂變或聚變,其爆炸後所形成的則是無放射性的新原子。不可否認他確實殘留了部分放射性物質,但是跟核電站泄漏相比要少得多得多。而核電站泄漏則是直接將那些半衰期幾千年的核燃料全都釋放了出來,在自然環境條件下不斷輻射,釋放出高能質子束中子束,幾乎要用幾千年的時間輻射量才能才差不多達到減半的狀態。因此當時發生了福島核電站泄漏事件的時候,曾經有俄羅斯專家提出建議,可以放一個小型核彈,以此來反應掉當地環境的放射性原子。從原理出發的話,這確實不失為一種解決方案,然而日本確實無法接受這個解決方法。所以對比下來,廣島、長崎現在依然是日本的重要城市,人口也絕對不算少,在原子彈爆炸沒多久之後就能夠恢復重建也實在是一件相當正常的事情了。
二戰已經結束很久,那時候參與過戰爭的國家,變化都比較大。被日本肆意侵略的中國,已經煥然一新,不再孱弱和落後了。現在的中國作為五常之一,是少數被允許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之一,中國強大起來了,可是中國熱愛和平、捍衞和平的初衷依然沒有變過,從不依仗着自己有核武器就對別國實施侵略行動。自然,核武器就象徵着我國的實力,是底牌一樣的存在,我國之所以能擁有更大的影響力和話語權,都是因為我國在軍事上的壯大。現在是軍事實力排第三的強國,也是擔任聯合國五常的國家之一。現在的中國隨便一個舉動都對國際形勢會產生影響。核武器是用來保障和平的,我們珍惜現在的和平環境,絕不會輕易動用核武器,也不會將核武器作為依仗挑起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