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老兵丨軍人,就是責任與擔當

本文轉自:新華社

我的父親湯忠生是一名老兵,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同時還是活躍在社區的志願者。

一個偶然機會,我翻到了父親年輕時的照片:那是一個身穿軍裝的英俊青年。我對他的故事產生了興趣,於是請求父親給我講述他當兵時的故事。

父親1972年入伍,當時是鐵道兵,主要任務是參加國家工程建設。在那個施工機械短缺、條件艱苦的年代,父親這樣的鐵道兵需要克服重重困難,用軍人的擔當、奉獻,確保一項項工程順利完成。

我家有老兵丨軍人,就是責任與擔當

父親(左一站立者)在訓練新兵

我家有老兵丨軍人,就是責任與擔當

父親(第二排左四)與新兵班的合照

讓父親記憶猶新的有這麼一段經歷。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父親和戰友們正在執行北京密雲水庫守壩任務。他們接到緊急調令,趕往天津塘沽鹽場二分廠執行穩固堤壩的任務。當時,天津塘沽鹽場供應着10多個省市的工業、食品用鹽。地震後,鹽場大壩坍塌,嚴重影響了正常運營。大雨沖泡後的大壩,土質疏鬆,泥濘不堪,修復任務非常艱鉅。由於擔心施工機械進入現場破壞鹽田設施,父親和戰友們只能靠人工搬運沙袋,手挖肩挑,把海泥一點一點運出去。雖然環境艱苦,但他們絲毫沒有怨言,抓緊完成任務,恢復鹽場正常生產。

1984年,父親在“百萬大裁軍”中,轉業到了鐵道部工作。新的崗位上,他始終以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軍人品質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表現突出。退休後,父親繼續發揮餘熱,積極參加社區組織的志願服務。

2020年國慶節當天,年近70歲的父親帶着我和母親一起來到他曾經當兵的地方——北京密雲石城。雖然現在的石城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但父親仍能清楚地指出他們當時的宿舍和練兵位置。在他滔滔不絕的講述中,我能感受到父親對軍旅生涯的無限懷念。

父親説:“我很慶幸有這麼一段當兵的經歷。在部隊的歷練,讓我學會了什麼是責任和擔當。”(湯春娥)

我家有老兵丨軍人,就是責任與擔當

父親在幹部集訓中進行射擊訓練

出品人:李學勇、李俊

監製:李礪寒、齊慧傑

策劃:田源、王逸濤、張汨汨、黃慶華

統籌:劉芳、王慧、譚慧婷

編校:張瑞傑、郭中正、孫豐曉

新華社解放軍分社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

聯合出品

特別鳴謝

退役軍人事務部辦公廳

退役軍人事務部思想政治和權益維護司

北京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北京市順義區退役軍人事務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72 字。

轉載請註明: 我家有老兵丨軍人,就是責任與擔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