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布楚條約規定的中俄待議地區,面積有多大?
大家好,我們的博易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1689年簽訂的尼布楚條約,劃定了中俄兩國最早的東段邊界,從法律上確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屬於中國。但是條約中還出現了一塊中俄待議地區,關於這塊土地,史書中語焉不詳,後人也是知之甚少,那麼這片待議地區是如何產生的,到底有多大面積呢?
對於這塊待議地區,尼布楚條約的描述是,惟界於興安嶺與烏第河之間諸川流及土地應如何分劃,今尚未決,此事須待兩國使臣各歸本國,詳細查明之後,或遣專使,或用文牘,始能定之。意思很簡單,就是説興安嶺和烏第河之間的土地,尼布楚條約沒有確定歸屬於俄羅斯還是清朝,需要等兩國使臣回國詳細查明之後再行商議。
由此可見,尼布楚條約並沒有完全解決邊界問題,之所以留下一塊待議地區,只是因為這塊地過於棘手,中俄雙方各執一詞,所以為了儘快達成協議,留下了這塊土地準備以後再議。在尼布楚談判16天的時間裏,中俄之間多次較量,可以説充滿了火藥味。
談判第一天,雙方互相指責,俄羅斯代表戈洛文指責清朝突然發兵俄羅斯,挑起邊境事端。清朝代表索額圖痛斥俄國入侵中國的犯罪行徑,並正告戈洛文,雅克薩、貝加爾湖以東以及蒙古等全部領土,自古屬於中國。結果第一天不歡而散。
第二天,雙方分別亮出了自己的主張。戈洛文主張以黑龍江為界,黑龍江以北歸俄國,以南屬中國。結果被索額圖一口拒絕。索額圖駁斥戈洛文説,黑龍江兩岸都是中國領土,首先提出中俄應當以葉尼塞河為界,以西歸俄國,以東歸中國。然後又讓步為以勒拿河為界,以西歸俄國,以東從勒拿河入海口,經北冰洋沿岸,白令海峽,勘察加半島至外東北屬中國。
對索額圖的主張,俄羅斯代表戈洛文也是極力反對,雙方几乎談判破裂,最終清朝再一次做出了讓步,提出以諾斯山為兩國邊界。諾斯山指的是烏第河北側的外興安嶺延伸至楚科奇半島的一系列山脈。而俄方代表也明白要求以黑龍江為界不可能實現,所以出於最大限度奪取土地的需要,提出以烏第河南側的外興安嶺為界。
烏第河流域南北各有一個外興安嶺分支,北側範圍大,一直延伸到了楚科奇半島,而南側範圍小,只是延伸到鄂霍次克海。由於中俄雙方各執一詞,所以雙方談判妥協的結果便形成了拉丁文本中的“惟界於興安嶺與烏第河之間”的措辭,從而形成了待議區域。
由此可見,中俄關於這塊待議區域的範圍是有分歧的。俄羅斯的主張是待議區域就是烏第河以南,到外興安嶺南部分支之間的烏第河谷一帶,面積不大,約四萬平方公里。而清朝的主張是待議區域為烏第河以北,至外興安嶺北部分支之間,面積為一百萬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
這才是清朝眼中待議區域的實際面積,否則以清朝的慷慨,連談判地點十餘萬餘平方公里的尼布楚地區都讓給了俄羅斯,根本沒必要在幾萬平方公里的烏第河谷一帶與沙俄繼續周旋。所以清朝眼中待議區域的面積,不會是面積較小的烏第河谷,而是諾斯山與興安嶺南支之間,北到北冰洋、東到白令海峽,包括勘察加半島和整個烏第河流域在內的廣闊疆域。不過由於尼布楚條約簽訂後,兩國並沒有為待議地區再做討論,再加上近代以來整個外東北的喪失,待議地區是大是小也就失去了意義,後世地圖也普遍遵循了沙俄的主張,也就是待議地區就是烏第河谷一帶。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