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都用瀝青鋪路,為啥日本看着像剛修的,而我國卻頻繁修補?

上個世紀,日本對中國國土的侵略行徑讓國人們痛恨不已,不過雙雙相互舌戰這麼多年,人們發現,日本人還是有不少優點值得人們學習的。其中,日本普遍的工匠精神、街道的乾淨整潔都受到了中國人的認可和誇讚。

中日都用瀝青鋪路,為啥日本看着像剛修的,而我國卻頻繁修補?

除了民風上顯而易見的差別之外,中國人還發現了兩國的基礎建設也有不同之處。那就是日本的瀝青公路不管是修了多久,看起來都像是新修的那般光亮,而反觀中國同樣是用瀝青鋪就的路面使用久了一定是坑坑窪窪,到處都是補丁,而且隔三差五地就會“返工”。

路面打補丁、下陷、開裂是我國公路上屢見不鮮的通病,那麼為何中日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呢?原因可不止一兩點,首先就是中日雙方的國土面積大小的差別。

中日都用瀝青鋪路,為啥日本看着像剛修的,而我國卻頻繁修補?

儘管中日兩國都用瀝青鋪路,但是中國的國土面積比日本大上不少,不可能全都是用瀝青鋪路。而且中國的公路眾多,並不能每一條公路都如日本那樣修得精緻。

而日本是一個島國,國土面積還不如中國的一些省份的面積大,沒有那麼多地方用來修建基礎設施,他們可以花更多的心思來提高公路的質量,追求完美。

中日都用瀝青鋪路,為啥日本看着像剛修的,而我國卻頻繁修補?

此外,中國和日本的發展策略不同。日本的公路能夠做到如今這種程度,很大原因是有前人的經驗積累。而中國在成為“基建大國”之前,一切都是從零開始,為了能夠快速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先鋪路”就成為了經濟建設的重中之重。

只有交通設施建立起來了,各地往來方便了,經濟才會騰躍,所以最初,大家還只是追求“量”。有了量之後,公路才開始一步步“升級”,比如一會要在公路下面鋪設水管,一會又要鋪設天然氣管道等地下設施。

中日都用瀝青鋪路,為啥日本看着像剛修的,而我國卻頻繁修補?

所以,即使是精修的路面也難逃被打掉重修的命運。不過,這樣做的弊端,相信大家也都感受到了。一旦某條公路返修,交通就會變得更加擁堵,給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

還有不得不提的一點是,日本人對自己基礎設施的態度很認真,不僅會對瀝青路面定期做精細地檢測和維護,而且對能在瀝青路面行駛的車輛也做了嚴謹的規劃。比如,每條馬路都有嚴格的限重規定,而且日本的單行車道眾多,雖然對於民眾來説麻煩一點,但是有利於公路長遠的保養。

中日都用瀝青鋪路,為啥日本看着像剛修的,而我國卻頻繁修補?

中國人則更加“自在瀟灑”,俗話説,“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中國人修路也是如此,哪裏有需要,就往哪修路,若是時代變遷,有些路逐漸沒有人走了,也就成了雜草叢生的荒路,再不會有人搭理。

中日都用瀝青鋪路,為啥日本看着像剛修的,而我國卻頻繁修補?

最後一點,也是常被人們忽視的一點,日本的國小人少,素質教育普及度比中國高了不少,博士村的現象在日本並不少見,很多建築場地的工人都是大學生等高學歷的精英人羣,這也是日本的精英工匠雲集的主要原因。

中日都用瀝青鋪路,為啥日本看着像剛修的,而我國卻頻繁修補?

而我國而見相互行業的精英比較少,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也很難真正願意參與到“底層”的工作中去,道路的修建沒有嚴格的規範,出現各種問題在所難免。而且,我國若是出現了一位具有工匠精神的人物,還要被人們當作是“大熊貓”來對待,也是讓人唏噓。

中日都用瀝青鋪路,為啥日本看着像剛修的,而我國卻頻繁修補?

雖然中國的公路總是返修,打補丁,是有充分的理由,但難免讓人尷尬。不過在幾十年的經濟建設之路中,我們學會了精益求精,側重事物的質量和長遠發展的特性,也有更多的優秀的人才在基礎建設中投入了精力和心血,人們的生活質量會更加優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80 字。

轉載請註明: 中日都用瀝青鋪路,為啥日本看着像剛修的,而我國卻頻繁修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