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中歐領導人有關重要共識,2015年以來,圍繞雙邊自貿區建設的可行性,中歐分別開展了研究工作。綜合來看,建立中歐自貿區將有利於雙方經濟發展,促進雙方經貿合作。
為評估中歐建成自貿區可能帶來的經濟影響,商務部研究院依託動態GTAP模型,進行了數據測算。模型測算採用動態GTAP數據庫版本9的數據,依據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合組織等的權威預測,假定2020年中歐建成自貿區,與未建成相比,模擬測算出2030年四種降税模式下的經濟影響。從結果來看,如果中歐達成自由貿易安排,那麼將對雙方的經濟增長、產業提升、福利擴大、貿易改善產生積極影響,而且雙方獲益隨開放程度的增大而增大。以下分析均基於歐盟27個成員國,不包括英國。
一、中歐GDP增長和社會福利將明顯提升
相對於中歐未建成自貿區的基準方案,在削減關税模擬中,2030年中國實際GDP將增加0.42%—0.47%,社會福利將增加416.7億—456.9億美元;歐盟的實際GDP將增加0.14%—0.15%,社會福利將增加182.4億—201.7億美元。從歐盟成員國情況看,在削減關税的模擬中,除希臘、盧森堡、立陶宛、荷蘭、西班牙、保加利亞6個國家的GDP出現輕微下降外,其他21個成員國經濟普遍受益。
二、中歐經濟產業結構將加快轉型優化
零關税模擬下,建立中歐自貿區將提高中國絕大多數行業的產出水平,其中以紡織服裝皮革業增長為最,但交通工具行業將受到衝擊。反觀歐盟,20個行業中的12個行業的產出受到負面影響,紡織服裝皮革、電子產品、其他製造業等下降最為明顯;而交通工具、金屬與機械設備行業,則將成為其主要受益行業。如進一步削減25%非關税,雙方產出增加的行業將增加,同時各自優劣勢產業所受影響也愈發突出。由於自貿協定的收益可能不均勻地分佈在各個部門,有的部門受益更多,而有的部門遭受損失。
三、中歐雙邊貿易將更加趨向平衡發展
雙邊貿易合作水平將受益於高水平的中歐自由貿易協定。預測至2030年,零關税模擬,包括貨物與服務貿易在內的中歐雙邊貿易額將達到16029億美元,如果進一步削減25%非關税,中歐貿易總額將達到19363億美元。自貿區建成後,中國進口增速高於出口增速,雙方貿易趨於平衡。與未建成自貿區相比,零關税模擬中,2030年中國對歐出口將增加19.9%(1720億美元),進口額增加45.9%(1779億美元),如果進一步削減25%的非關税,中國對歐出口額將增加41.7%(3608億美元),進口額將增加83.2%(3226億美元)。
四、對世界其他地區產生貿易轉移效應
由於龐大的經濟總量和貿易規模,中歐自貿區將造成明顯貿易轉移效應。零關税模擬下,2030年,中國對除歐盟外的世界其他地區出口額將下降1.1%(457億美元),進口額減少1.3%(422億美元),而歐盟對除中國外的世界其他地區出口額將下降0.9%(310億美元),進口額減少0.4%(169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減少的貿易額並不會在各地區平均分配。預計在對歐出口方面,與中國競爭的經濟體(如印度、東盟),以及在對華出口方面與歐盟競爭的經濟體(如日本、韓國),所受損失將相對較大。因此,中歐如達成自貿協定,有必要將協定中的高水平開放內容向WTO框架推廣,從而提升自由貿易的積極效應。
(摘自: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周忠高主編的《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第五章,本文作者:青島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