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0月20日電(趙春曉) 今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水利部總規劃師汪安南表示,新中國治淮70年的成就是舉世矚目的,不僅僅是流域的防災減災能力大幅提高,在水資源保障、水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改善等各方面都成效顯著。應該説,淮河流域水安全保障的能力大幅度提高。但是淮河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流域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都決定了治淮仍然是長期複雜的過程。站在新的起點上,認真分析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等“四水”問題的淮河表現,治淮仍面臨一些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
汪安南表示,初步分析看,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防洪體系上仍有短板。淮河防洪任務重是有原因的,一是因為地處我國南北氣候過渡帶,氣候複雜多變,水旱災害頻繁。二是因為流域地形地貌總體上很“平”,90%以上的河流平均比降小於千分之五。“平”帶來一個什麼問題呢?上游山丘區洪水匯聚速度快,很快就擠佔了幹流河道,中游地勢平緩,下游淮河入江入海能力不足,所以治理難度就非常大。三是因為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對防洪的要求高,特別是人口聚集,需要保護1.9億人口、2.2億畝耕地,包括眾多的城鎮、村莊的防洪安全。27萬平方公里聚集了1.9億人口,單位平方公里的人口超過700人,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數,帶來了防洪責任和壓力非常大。70年來,按照“蓄泄兼籌”治淮方針,持續大規模建設,淮河流域基本上構建了上游攔蓄洪水、中游蓄泄並重、下游擴大泄洪能力的蓄泄格局。今年發生了流域較大洪水,實踐證明,淮河的防洪工程體系發揮了巨大作用。當然,我們在這場洪水中也看到了暴露出來的突出短板問題,比如淮河干流洪澤湖以下的入江入海能力不足問題,非常突出。中游河段,特別是入洪澤湖的河段,泄流不暢,大家可能關注到,入洪澤湖水位持續居高不下,淮北大堤等重要堤防仍有險工險段,建設標準不高。媒體朋友更多關注的行蓄洪區數量比較多,今年我們用了8個行蓄洪區,其中不安全居住的人口仍然較多。同時還有淮河的特點,上游水庫控制面積比較小,攔蓄能力不夠,這是防洪的一些短板。
第二,水資源總體短缺。從水資源總量來看,淮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只有812億立方米,不到全國的3%,與我們剛剛講的人口規模、耕地面積、糧食產量和經濟總量來比,很不均衡。特別要注意一點,淮河流域的豐枯變化劇烈,特枯年份地表水資源量只有多年平均的50%,在這種情況下,不均勻性就更加凸顯。雖然70年來持續建設,流域供水保障有了堅實的基礎,但是按照自身流域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羣眾對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還是有不少的短板弱項,比如我們在用水效率上有短板,農業、工業、城鎮生活重點領域的節水還是有潛力的。我們在資源管控上仍有短板,我們的取、用、耗、排監管還是不夠、不到位的,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作用上還是有差距。我們的供水能力上也有短板,南水北調東線二期等骨幹工程尚未實施或建成,我們的河湖、水庫的調蓄能力也需要提高,供水保障格局還不完善,水資源還是總體短缺的。
第三,水生態、水環境需要改善。淮河流域是一個特殊的南北過渡地帶,構成了我國南北分界獨特的生態廊道,保護好淮河生態環境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淮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還是比較高的,超過了60%,部分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已經超過了當地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這就導致水生態環境的問題,有的地方生產生活用水擠佔了河湖生態用水,部分支流一些斷面生態流量保障面臨一些突出問題。淮河流域還有一部分地區依賴地下水,造成地下水超採問題比較突出。淮河流域河湖水質,剛才肖主任介紹了,總體呈現一種好轉的趨勢,但是部分支流、部分河段的水污染問題還是時有發生。堅持問題導向,持續解決淮河的現實問題,是新中國治淮的顯著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