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你再鬧,我就把你玩具丟掉”,威脅也是育兒的方式?家長別傻了

由 司徒元基 發佈於 綜合

相信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更加聽話,總是會提出一些威脅性要求,讓孩子停止自己的行為......孩子的確是停止了自己的行為,乖乖聽家長的話,可是家長知道嗎?這其實對孩子的心靈是一種很大的傷害。 

家長要知道,威脅絕對不是育兒的一種方式,而只是讓孩子恐懼家長的一種方法。你所謂的威脅式育兒只會把孩子越來越推離你的身邊,讓孩子變得膽小怕事,沒有主見罷了。 

再鬧,我就把你玩具都扔了! 

小琪在二十七歲的時候生了一個小男孩,小琪為這個男孩取名叫康康。隨着康康一點點長大,他變得越來越活潑可愛,可是小琪卻發現了康康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喜歡用大哭大鬧來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小琪工作很忙,一般沒有空陪康康玩耍,所以每次都很不耐煩的拒絕了康康。但是前兩天小琪正在煩悶的時候,康康又故技重施開始大哭大鬧摔玩具,小琪看到康康的動作就氣不打一處來,她覺得康康在故意跟他作對。 

她看着康康扔了滿地的玩具就非常頭疼,因為一會兒還是要自己收拾,於是她對康康發了火,大吼道:“再鬧一個玩具都別要,都給你扔了!”康康似乎突然被嚇住了,小琪看到康康終於止住了眼淚忍不住心中暗自竊喜,覺得是自己的教育方法起了作用。 

她暗暗地想:就應該早一些對康康吼,你看看現在他不就老實了嗎?可是過了幾天之後,小琪終於發現了不對勁,康康似乎是被這句話嚇到了,他開始變得不那麼活潑開朗,也不再那麼親近小琪,小琪一回到家,迎接的不再是康康温暖的懷抱,而是無情的躲避。 

不僅如此,康康一看到小琪就會崩潰地大哭起來。小琪一開始以為是康康和自己鬧彆扭,哄了幾次以後,卻發現康康的情況還是不見好轉,小琪這才覺得康康似乎真的生病了,趕緊把康康送去醫院。 

醫生了解了康康的情況之後對小琪説:“孩子這是為了引起你的注意啊,可是你卻對他大吼大叫,嚇到了他,現在他對那件事留下了心理陰影,這才一看到你大哭不止。” 

得知這個消息的小琪非常後悔,想要盡全力彌補康康,可是康康卻從此再也不和小琪親近了。他的內心不僅與家長多了層屏障,對家長的感情也加了一位藥,那就是恐懼。 

你所謂的威脅式育兒,實則是對孩子不可逆的傷害! 

1. 變得膽小謹慎 

如果家長一直對孩子大吼大叫,那麼孩子就會變得十分膽小謹慎,不敢大膽嘗試其他事物,因為他害怕如果失敗的話又被家長責罵。當家長用警察、醫生、鬼怪、黑夜、陌生人等等事物威脅孩子時,往往會增加孩子的精神壓力和恐懼心理。 

雖然家長並不是真的要懲罰孩子,但孩子無法區分表面行為與內在動機,他們會把爸爸媽媽的假意威脅,當做真的危機。最終讓孩子產生深深的不安。 

2. 對家長產生距離 

有些家長會用“再不聽話,我們就不要你了”這句話來威脅孩子。他們非常滿意看到孩子聽了這句話以後乖乖聽話的表情。 

但家長知道嗎?孩子聽了這句話之後只會感到深深的恐慌,因為在他們看來這就是家長不愛他們,不再保護他們的一種表現,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對家長產生距離,不再全身心的依賴家長,變成一個冷漠缺愛的人。 

3. 造成童年陰影 

心理學認為,人在早期所經受的一些刺激會形成不同的心理陰影,對人的一生產生不可預想的影響,而調查顯示,絕大多數人的童年陰影都來源於父母的恐嚇威脅。 

有些孩子因為家長的威脅從此害怕警察和 大灰狼 ,就因為家長從小就跟孩子説,如果你不聽話,警察叔叔和大灰狼就會來抓你,這會讓孩子長大以後遇到困難不敢詢問警察,因為在他的眼裏,警察反而成了壞人。 

4. 討厭回家 

家本來是一個人温暖的港灣,可是如果家長一直恐嚇孩子,那麼孩子會有討厭回家的情緒。因為這個時候的家庭是不能給予孩子力量,所以如果孩子長大以後有了自理能力卻不願意回家,那麼家長要仔細反思自己了。 

家長絕對不能用威脅式教育來恐嚇孩子,這樣會極大的降低孩子的自信心。家長更多應該用鼓勵的方式讓孩子勇敢挑戰自己,把家庭當作温暖的港灣。 

我是Ainee媽咪,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2歲寶寶的媽媽,我們將會持續和大家分享更多育兒母嬰的經驗和知識,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