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火幣發佈最新公告稱,火幣已完成本年度最大的反洗錢風控策略升級。新規則中增加了限時限額提幣策略並進一步細化了高風險行為的處置措施,全面覆蓋登錄、OTC交易、劃轉、幣幣交易、充提幣、鏈上數據等場景。
火幣相關負責人表示,火幣一直秉持對洗黑錢“零容忍”的態度,持續升級反洗錢風控策略,今年以來與多地公檢法司配合打擊洗錢、資金盤等行為,已協助多地有關部門凍結了一批黑產賬號,抓獲多名嫌疑人。系列動作針對涉及黑產賬號,正常用户賬户不受影響。
新風控升級,交易更放心
今年6月,“幣圈”一度曝出所謂“凍卡潮”,儘管實際上被真正“凍卡”的只是極少數參與黑產的賬號,卻也一定程度上引發了用户擔憂。此次火幣風控系統的升級,無疑是讓廣大用户吃到一顆“定心丸”。
隨着金融科技尤其是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反洗錢的難度正在不斷增大。此前,有媒 體報道了一起手段翻新的電信詐騙案。據報道,詐騙嫌疑人在電信詐騙得逞之後,將詐騙所得轉入“二級卡”之後,首先從數字貨幣交易平台購買比特幣等數字貨幣,並尋求再度賣出比特幣,為詐騙款項“洗白”。
另一方面,一直也有部分不法分子在場外交易羣或小平台,通過“法幣搬磚”、“跑分”等方式,利用數字資產進行傳銷、資金盤、洗錢等非法活動。尤其是此前比較熱門的“跑分模式”中,數字資產USDT成了主要的洗錢工具。
應對這種新型犯罪手段,必須通過區塊鏈技術追蹤資產流向和資金走向。在這方面,火幣已擁有成熟經驗,並同有司保持良好合作。
在火幣完成的本年度耗時最長一次風控系統升級中,重點優化了底層架構,並且更新了多條風控策略,包括:部分用户在特定的場景下觸發某些風控策略時限時限額提幣等。除此之外的其他功能或服務,例如幣幣交易、槓桿交易、合約、劃轉等均不受影響。
火幣很清楚,對黑產和黑錢的嚴格,就是對正常合規用户的負責。因此,火幣在8月5日明確表示,對風控策略進行更新後,將全面覆蓋登錄、OTC交易、劃轉、幣幣交易、充提幣、鏈上數據等場景,處置措施包括:OTC交易掃臉驗證、提幣掃臉驗證、限時限額提幣、填寫反洗錢C3問卷、提幣風險提示、提幣黑地址拒絕、OTC交易限制、提幣限制、賬號限制等多項差異處置,讓黑產無所遁形。
這樣,用户的交易才能放心。
堵而抑之,不如疏而導之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當前法律框架下,個人買賣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並未受到法律明文禁止。2013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委發佈的《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規定:從性質上看,比特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從法律層面上來講,儘管我國國內不允許設立虛擬貨幣交易平台,但是個人買賣比特幣等“特定虛擬商品”並不違法。因此,只要是正常的數字資產買賣行為,並不屬於違法行為,而是一種自擔風險的自主民事行為。
此次,隨着火幣新的反洗錢風控策略完成升級,進一步降低了在火幣交易所正常買賣數字資產時,遭遇“黑錢”這樣的小概率事件,使得交易安全度進一步得到提升。
同時,從披露的信息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火幣一直與相關監管部門有着密切的溝通與合作渠道。有關部門對於區塊鏈與數字資產等新興事物,實際上一直秉持着“審慎包容”的態度,但對於打着區塊鏈旗號或利用區塊鏈手段從事違法金融活動的行為,始終保持高壓打擊態勢。
近年來,採用區塊鏈技術的新型傳銷犯罪活動層出不窮。此前不久,人民日報報道稱,按照公安部統一指揮部署,“Plus Token平台”網絡傳銷案潛逃境外的全部27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和該案82名骨幹成員被抓捕歸案。該案系公安機關偵破的首起以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為交易媒介的網絡傳銷案,涉及參與人員200餘萬人,層級關係多達3000餘層,涉案數字貨幣總值逾400億元。
這起網絡傳銷案最大特點就是傳銷資金由人民幣等法幣,變成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在案件的偵破與後續的受害人資金追回過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區塊鏈技術,也離不開區塊鏈行業大型企業集團的支持與配合。
面對區塊鏈與數字資產這樣的新技術與新概念,從監管上來講,“堵則溢,疏則順”“堵而抑之,不如疏而導之”。與其“一刀切”禁止,不如加強監管,大力培育和壯大可控、合規、可監管的區塊鏈與數字資產企業,使其成為行業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石,提升數字經濟時代的全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