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氣温回暖,鐵路線路凍害地段也藴藏着一股“膨脹的力量”,這種可怕的力量讓線路各部尺寸發生變化,輕者造成晃車,重者發生“春融亂道”造成事故。
3月7日,記者來到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公司秦皇島工務段線路凍害的“重災區”盧龍線路車間,體驗他們科學整治線路凍害工作的全過程。
“春節過後,冀東地區的氣温像過山車般讓人捉摸不透。氣温的忽高忽低讓線路設備特別是凍害處所產生較大變化,車載檢測Ⅱ級病害頻頻報警,讓人惴惴不安,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52歲的欒文章説。
欒文章是秦皇島工務段盧龍線路車間盧龍工區的工長,當工長17年,他帶領職工們與線路凍害抗爭了17年。
盧龍線路車間管內設備地處津山線半丘陵地帶,高路塹、深路堤、曲線長、板涵多,這樣一個特殊的地理環境下,想提高設備質量就要付出比其他地段多幾倍的努力。2020年夏天,這個車間管內遭遇了十幾場暴雨,線路含水量大,冬季又遭遇了極寒和大雪天氣,加劇了線路凍害的形成。隨着當前天氣回暖,設備變化較大,管內多處出現晃車,整治線路凍害成為車間頭等大事。
在盧龍工區管轄的28千米線路設備,鮮明地涵蓋了車間設備“高、深、長、多”的特點。入冬以來形成的8處較嚴重凍害佔了車間凍害數量的37%。盧龍工區線路凍害成了全車間乃至全段的“重災區”,也成了欒文章的“心病”,冬仨月和春融關鍵期觀測、檢查、整治一刻也不敢放鬆。
2月28日一場突如其來的雨夾雪讓欒文章和職工們更加緊張起來。“哥幾個兒緊把手,咱這幾處凍害因為氣温升高變化較大,必須利用今天的天窗點整修完畢。”“進入春運後,津山線天窗點縮減,每個天窗點兩個小時,所以必須在點前就要計劃好幹哪些項目,怎麼充分利用好寶貴的天窗點……”在管內一處嚴重線路凍害整修現場,欒文章一邊指揮職工作業一邊説。
盧龍線路車間主任田小光説,目前車間共有22處線路凍害。面對這些設備隱患,早在去年冬季維修前,車間針對線路凍害初起期、穩定期、上漲期、回落期等不同時期的變化特點,制定了縝密的檢查整治方案。去年入冬到今年春融這段時間,車間針對不同程度的凍害制定相應的檢查和整治措施,把半路堤、半路塹、橋涵兩端、曲線等易變化地段列為重點檢查的關鍵處所。設備所在工區的工班長每日在天窗點前對凍害進行檢查,車間幹部每月對凍害檢查次數不少於8次,車間技術員、檢查工區結合線路檢查,對凍害進行測量,及時掌握凍害變化情況,認真做好病害分析,科學指導凍害整治。在此基礎上,他們還採取了添乘機車檢查、結合軌檢車圖紙、小型添乘儀檢測數據等進行綜合分析。系列舉措,讓管內線路凍害變化情況時時處於監控狀態,為凍害整治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在線路凍害整治中,這個車間也建立了一套科學嚴謹的整治方案。他們結合凍害上漲期特點,堅持隨起隨墊、回落期間堅持隨落隨撤的作業原則。在每處線路凍害整治工作中,車間幹部做到親自盯控,防止作業人員起而不墊、落而不撤、圖省事一次墊到位、一次撤到底的違章做法。整治作業,他們實行了“包股記名修”,確保作業質量。在做好凍害整修工作的同時,他們還對凍害處所認真標記起訖位置、寫明凍害最大高度、最大凍高日期,建立台賬,以便來年進行徹底的整修。
説起被欒文章戲稱為“十八年抗戰”的線路凍害整治效果,他一臉的興奮,他説2019年工區管內共有16處線路凍害,2020年為8處,減少了50%,這一顯著成效不僅僅是“治”上產生的效果,而更多的功勞歸功於“防”。
早在2020年汛期,盧龍工區就對歷年線路凍害處所通過挖排水溝、清理雜草等措施,加強線路排水,盡最大可能降低道牀的含水量。同時,他們還利用春秋季集中修的有利時機,採取加強道牀清篩組織、對道牀厚度不足的補充石砟、對翻漿冒泥地段進行綜合整治等措施,做足了“疏水”的大文章。2020年入冬前,他們對歷年凍害處所和預測可能發生凍害的處所全部進行了撒放防凍鹽處理,為減少線路凍害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認為整治只是補救處理,防止線路凍害更應該把關口前移,在‘防’上下功夫。去年以來,通過我們科學的施治,採取‘冬病夏治’、‘冬病秋治’的有效辦法,讓線路凍害處所逐年下降。今年,我們還將不斷改進整治方法,努力做足防凍害的大文章,把全段線路凍害的‘重災區’變成‘放心區’,”欒文章滿懷信心地説。
(通訊員馬勇、王子成、張思佳 燕都融媒體記者呼延世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