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邀請5位交通運輸領域黨員代表圍繞“建設人民滿意交通,我的崗位在一線”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一代又一代的交通人砥礪奮進、奮勇前行,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交通運輸發展道路,我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交通大國。
此次亮相見面會的5位交通運輸領域基層黨員代表,其中有一位是,交通運輸部南海救助局高級輪機長裴繼文。他有着豐富的航海和海上救助工作經驗,作為遇險船舶的守護神,常常在風口浪尖上挺身而出。他曾參與馬航MH370搜救等重大救助50餘次。
近10年參與50多項重大救助任務
救助遇險人員200餘人
今年51歲的裴繼文,從事海上救助工作已30年。他介紹,交通運輸部救撈系統,也就是海上救助打撈系統,平時簡稱為“救撈”,負責我國海上突發事件的應急救助搶險打撈的處理。
“以我所在的南部海區為例,海域面積很廣,氣候環境也很複雜,每年還遭受多次颱風侵襲,給過往的船舶造成很大威脅,因此,我們救撈系統的船舶都按照動態待命的要求,部署在航行密集區域和事故易發區域隨時處置海上險情。”
“對我們來説,險情就是命令,履行好海上人命救助是我們的職責,也是黨和國家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裴繼文説,作為輪機長,他在船上的主要職責是,負責船舶機艙的維護、保養和管理,確保船舶始終處於適航狀態,能夠隨時出動參與救助任務。
30年來,裴繼文和他的團隊秉持着“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救撈精神,戰鬥在海上救助最前線。近10年來,先後參與了50多項重大救助任務,救助遇險人員200餘人。
救撈系統成立70年來
共救助遇險人員80000多人
從事海上救助工作30來年,裴繼文説,感受到我國海上救撈力量的長足發展。海上救助隊伍不斷髮展壯大。從最開始100多人,發展到現在的10000多人,救助船200多艘,救助直升機20多架。海上救撈力量不斷加強。目前,我們救撈力量在海上的值守範圍基本覆蓋了我國海域。救撈一線的作業環境和條件大大改善。
“1992年,我剛參加工作時,救助船很小,抗風能力不強,救助能力也比較弱,在海上遇到八九級颱風時,就要找地方避風。”裴繼文介紹,現在不一樣了,南部海區值守的專業救助船功率有9000千瓦,抗風能力和救助能力都有質的飛躍。救助船具備在全球海上搜救和執行國際救援行動的能力,在國際上位列前茅。
裴繼文説,救撈系統成立70年來,共救助遇險人員80000多人,遇險船舶5000多艘,打撈沉船1800多艘。作為一名來自一線的救助人員,裴繼文為我國救撈事業取得的成績深感自豪。
紅星新聞記者 高鑫 北京報道
編輯 陳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