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汽車網 新車頻道】揮別“黑天鵝”般的2020年,汽車市場也在動盪中迎來新的生機。過去的一年,國內車市上演了一輪又一輪的激烈“纏鬥劇”。在車市總體銷量下行的情況下,少數的品牌或保持強勢,或異軍突起,保持着對年度銷量榜前列的衝擊。
在國內汽車市場最新的銷量榜單中,2020年1-11月份銷量前三的名額依然被德系與日系品牌所佔據。預估12月份的銷量表現,排名第四的自主品牌之光——吉利在年度榜上也很難實現銷量的反超。回顧2018年以來的市場表現,德系車與日系車近三年的表現漸趨穩定,這也讓它們繼續成為主流。
數説日系的“三駕馬車”
除了霸榜的大眾,主流的日系品牌更像是集中式的爆發。豐田、本田、日產“三駕馬車”並駕齊驅,輪番在銷量榜上“爭相鬥豔”。而在環境更為特殊的2020年,它們似乎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合資公司在國內市場的表現依然搶眼。
2020年1-11月,本田在中國市場累計獲得143.90萬輛的銷量,同比增長2.21%;廣汽本田與東風本田前11個月的銷量分別為71.04萬輛、73.58萬輛。豐田去年1-11月的累計銷量為139.04萬輛,同比增長7.37%;廣汽豐田與一汽豐田前11個月的銷量分別為69.28萬輛、70.37萬輛。日產去年1-11月的累計銷量為100.35萬輛,同樣已經突破百萬級別,由於在國內只有東風日產一家合資公司,再次躋身百萬級也較為難得。
2018-2020年 1-11月 日系三大品牌銷量情況 | |||
品牌 | 2018年(萬輛) | 2019年(萬輛) | 2020年(萬輛) |
豐田 | 119.96 | 128.79 | 139.04 |
本田 | 129.55 | 140.73 | 143.91 |
日產 | 104.85 | 105.25 | 100.35 |
|
主力表現方面,軒逸成為日產銷量的絕對擔當,它在2020年1-11月累計銷量47.63萬輛,佔據了東風日產接近一半的銷量,比例為47.46%。而卡羅拉則成為豐田最為走量的車型,以31.11萬輛的數據奪魁,佔比22.37%。本田的銷冠同樣來自於轎車,思域(詢底價|查參配)以22.18萬輛的成績成為最佳,佔比為15.41%。
部分車型 2020年1-11月 銷量情況 | ||
類別 | 車型 | 銷量(萬輛) |
轎車 | 日產軒逸 | 47.63 |
豐田卡羅拉 | 31.11 | |
本田思域 | 22.18 | |
豐田雷凌 | 20.10 | |
本田雅閣 | 19.12 | |
豐田凱美瑞 | 16.75 | |
日產天籟 | 10.43 | |
SUV | 本田CR-V | 21.24 |
豐田RAV4 | 15.58 | |
日產奇駿 | 15.52 | |
日產逍客 | 14.35 | |
本田XR-V | 14.45 | |
本田繽智 | 13.57 | |
MPV | 本田艾力紳 | 3.96 |
本田奧德賽 | 3.72 | |
|
(注:截止發稿時,2020年12月各品牌銷量尚未完全公佈,因此數據展現選取年度的1-11月份)
日系三強的新車規劃
強者愈強,縱使在2020年的逆市中延續着尚佳的表現。但在新的一年,日系品牌“躍躍欲試”的步伐已經邁開,各大品牌的新車計劃也已經浮出水面。能否繼續保持強勢的姿態,不妨來看看它們分別會推出哪些重點車型?
豐田 2021年上市新車 | ||
車企 | 車型 | 預計上市時間 |
廣汽豐田 | 凌尚 | 2021年7月 |
雷凌 1.5L | 已上市 | |
漢蘭達 | 2021年內 | |
Harrier | 2021年內 | |
威蘭達 PHEV | 2021年內 | |
C-HR | 2021年上半年 | |
一汽豐田 | ALLION | 2021年3月 |
卡羅拉 1.5L | 已上市 | |
“皇冠-陸放” | 2021年9月 | |
Harrier(K-CROSS) | 2021年11月 | |
RAV4榮放 PHEV | 2021年上半年 | |
|
· 凌尚/ALLION
進入2021年,豐田品牌一向拿手的“雙車戰略”將得到進一步的擴容,凌尚與ALLION將分別在國內的兩家合資公司:廣汽豐田與一汽豐田進行投產面市。
豐田目前在國內市場僅有兩款緊湊型轎車,分別是卡羅拉與雷凌,與其他主流品牌相比,A+級轎車的範疇還是空白的。而即將推出的凌尚與ALLION,可以看做是雷凌與卡羅拉的Plus版,定位A+級的兩台轎車,正是為了補齊這一空缺的車型。
凌尚與ALLION在動力系統上將搭載TNGA 2.0L自然吸氣發動機,40%的熱效率能夠保證其燃油經濟性。配合CVT無級變速箱的使用,動力性能與舒適駕乘也會是新車的另一個優勢點。
· 漢蘭達(詢底價|查參配)/“皇冠-陸放”
中型SUV的標杆級車型非漢蘭達莫屬,憑藉大氣外觀、寬敞空間、質量可靠等標籤,在中國市場吸粉無數。全新一代的車型雖然還未在國內正式上市,但在進入2021年之後,相信這款基於TNGA-K架構的第四代車型已經離我們很近了。
而在新一代漢蘭達的面前,還將會有一個強勁的對手等着它。答案當然不是它自己,而是自家的姊妹,或將命名為“皇冠-陸放”的車型。新車同樣出自TNGA-K架構,整體的風格將與新款漢蘭達類似。
一款漢蘭達不足以讓豐田高枕無憂,豐田期望投產“皇冠-陸放”之後,能夠在中國的中型SUV市場實現兩翼齊飛的現象。對於消費者來説,除了豐富購車選擇之外,加價購車的情況會不會也相應好轉,還要等到今年9月份新車上市後才能知道。
· 全新Harrier/K-CROSS
在2021年的新車計劃裏,豐田還會帶來全新的中型SUV:Harrier(K-CROSS),不過預計會在年底前才完成上市。
Harrier(K-CROSS)預計提供2.0L燃油版本與2.5L混合動力版本兩種動力供選,匹配CVT與E-CVT變速箱,保證車輛性能和保養經濟。
本田 2021年上市新車 | ||
車企 | 車型 | 預計上市時間 |
廣汽本田 | 繽智 | 2021年4月 |
皓影 PHEV | 2021年上半年 | |
東風本田 | 思域(2LN) | 2021年內 |
CR-V PHEV | 2021年1月 | |
|
· 全新思域
時間回到5年前,第10代思域自上市便成為本田的一款爆款神車,在本田信仰及產品力的加持下,其市場熱度延續至今,兩廂版上市後更是補齊了車系的產品線,再次引發對思域的新一輪熱議。
動力性能一直是思域的拿手項,現有的兩種動力滿足不同需求的消費者,未來會不會繼續沿用還需進一步的確認。此外,隨着混合動力的普及,本田也可能將1.5L混合動力系統提供給新款思域。
另外,在此前透露的投產信息中,不排除全新思域也將迎來自己的姊妹車型,其車型代號為“2LN”,本田在中國市場又將掀起“雙車風暴”。
· 全新繽智
繽智在本田的陣營裏算是一台表現穩定的車型,關注度與銷量保持在所屬細分領域的前列位置。但這代車型是2014年上市的,時至今日未免也略顯“疲態”。因此,全新換代的繽智也將順勢而來。
· CR-V/皓影PHEV版(插電式混合動力)
本田還計劃在今年向國內市場投放CR-V與皓影的PHEV版本。新車將保持與現款車型一致的造型設計,部分細節將有所改變,以形成與燃油版本的區分,車身的PHEV標識便是其中的辨別方式之一。
日產 2021年上市新車 | ||
車企 | 車型 | 預計上市時間 |
東風日產 | 奇駿 | 2021年第三季度 |
Serena | 2021年內 | |
Ariya | 2021年第四季度 | |
|
· 全新奇駿(詢底價|查參配)
新款的奇駿在海外已經完成上市,據東風日產最新的消息,全新的奇駿也將在今年第三季度國內上市。新車將會基於CMF-C/D架構開發,以全新的V-motion語言作為家族式外觀設計,分體式大燈也是設計的亮點。整體造型更加硬朗大方、極具科技化與未來感。
新奇駿的內飾以日產最新的內飾設計為藍本,多材質的內飾裝潢與色調搭配,營造出新車的座艙豪華感。通過配備科技智能的配置,進一步發揮日產智聯的作用。同時,日產座椅的舒適優點也將延續,配合菱型皮革材質的包裹,車廂氛圍更具典雅與温馨。
· 全新Serena
Serena是日產旗下的一款中型MPV,在國內市場對MPV車型需求增加的今天,東風日產也即將佈局自己的MPV產品,以形成與日系“兩田”的MPV之爭。
動力方面, Serena將會搭載2.0L自然吸氣發動機或日產e-POWER混合動力系統,並會推出四驅的版本。
· 全新Ariya
Ariya還將搭載日產e-4ORCE雙電機四驅技術,匹配最大87 kWh的鋰電池組,綜合續航里程為500公里。此外也會有兩驅版的車型提供。
複雜環境下的“求生欲”
從新車的發佈計劃來看,2021年日系三強依然對國內市場保持充足的競爭力。以豐田為首的新車陣容,基本涵蓋了全領域的產品。隨着TNGA架構的深化,基於這一架構的新車,展現出的綜合實力符合市場需求的定位,產品從設計、配置,再到安全等層面,多方位的提升也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最終反饋到終端銷量上。
日產在近年來發力新能源與科技智能化,今年的新車計劃便能充分顯現。除了車型的常規改款換代,導入全新品類與推出新能源技術將是2021年至關重要的舉措。
在其他兩大日系品牌迅速佈局新能源市場,日產的動作顯然來晚了一些,但在市場進入存量模式之時,以科技與智能為導向的產品,重新吸引用户關注也不是不可能。
主流的日系品牌在過去的2020年“能抗能打”,這與其品牌特性與長期積攢下來的口碑息息相關。當消費市場存在降級現象時,日系車以實用可靠、養護經濟、產品保值等特點繼續成為國內消費者的追捧對象。
跨進2021年,新能源與智能化引起的新一輪“騷動”,使得汽車市場變得更加複雜,日系品牌能否保持強勢?還有待市場的檢驗。(圖/文:太平洋汽車網 廖煒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