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青木】“立陶宛的問題變成了德國的問題。”德國《焦點》週刊19日報道稱,因立陶宛與中國關係緊張,在立陶宛有生產線的第三國公司在向中國出口商品時可能也會遇到問題。德國公司也越來越擔心立中爭端會影響德中貿易。
上週五,路透社率先報道德國汽車輪胎和零部件製造商大陸集團“已被中國敦促停止使用立陶宛製造的零部件”後,德國《商報》也引述大陸集團內部人士的話説,他們將把產能從立陶宛轉移到其他工廠。該報道稱,立陶宛的考納斯地區是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生產基地。除了大陸集團,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海拉等企業也在那裏生產。
《南德意志報》18日報道稱,現在來自考納斯的控制裝置和傳感器滯留在中國港口。除大陸集團和海拉集團外,一家在立陶宛開採泥炭並出口到中國的建材製造商也受到影響。報道稱,中國海關雖然不再直接阻止立陶宛貨物的進口,但立陶宛的貨物仍無法進入中國,因為每當上傳運輸文件時,計算機系統就會崩潰。《明鏡》週刊還説,一名中國商人透露,北京正向歐盟公司施壓,要求其停止進口立陶宛產品。由於中國對立陶宛的禁令,德國十幾家公司都受到了供應鏈中斷的影響。
德國聯邦工業聯合會(BDI)批評中國的行為“相當於貿易抵制”,歐盟作為一個整體也受此影響。BDI認為,這表明中國已準備在經濟上與“政治上不受歡迎”的夥伴分道揚鑣,同時也批評個別國家與歐盟政策“不相容”,暗指一意孤行加強與台灣關係從而導致這場危機的立陶宛。
立陶宛新聞網站“Delfi”上週四報道稱,立陶宛與中國的直接貿易規模很小,但數百家公司為向中國出口的其他國家公司生產傢俱、食品和服裝等商品。中國正試圖阻止立陶宛的外國合作伙伴的產品進入中國,立陶宛有可能因此失去訂單。據立陶宛“15分鐘”新聞網17日報道,立陶宛服裝紡織工業協會方面表示,目前瞭解到有來自法國、德國和荷蘭的合作公司警告稱,明年可能終止與立陶宛企業的合同。台灣“中央社”18日援引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消息稱,立陶宛知名啤酒品牌沃夫狼聲稱,10月起陸續被中國大陸合作伙伴取消訂單,損失超過50萬歐元。
據路透社報道,歐盟正在收集信息,以查明實際情況,或將中立貿易爭端訴諸世界貿易組織。針對中國政府要求跨國公司與立陶宛斷絕關係這一問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12月9日做出回應稱,中方一貫按照世貿組織的規則行事。立陶宛背信棄義,公然違背中立兩國建交時向中方所作政治承諾,在國際上開創惡劣先例,性質極為惡劣。我們堅決捍衞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堅定維護自身核心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