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其拉甫的官兵在巡邏途中。劉敬威 攝
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6日電題:“守門人”的自豪——新疆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在國門感悟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盧東方、林湘坤
“早上好!‘巴鐵’兄弟!”“早上好!中國兄弟!”11月底,帕米爾高原深處,位於紅其拉甫的中國與巴基斯坦邊境喊話系統準時響起了親切的問候。“我方援助物資即將到位,此次物資包括生活物資、防疫物資等,請貴方做好接收準備!”“收到!感謝中方援助,我方已做好接收準備!”
約11時,運輸車隊浩浩蕩蕩來到紅其拉甫口岸。新疆喀什軍分區紅其拉甫邊防連四級軍士長劉萬鵬等人已經早早穿上防護服,等待在哨樓前的消防通道里。“我們的任務,就是配合地方部門,待貨物消殺完畢後,打開國門。”劉萬鵬説,“等巴基斯坦那邊卸下貨物、我方收回集裝箱之後,再把國門關上。所以,我們都稱自己是祖國西大門的‘守門人’。”
第一次參加援助物資交接工作的列兵祝曉彤望着裝滿救援物資的車隊,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今天見到我們給鄰國送去這麼多援助物資,特別是看到巴方來接物資的卡車頭上都用中文寫了‘感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字樣,我不僅被這種睦鄰友好的情誼感動,更為祖國的強盛驕傲。”
紅其拉甫哨所。王禮帥 攝
“我第一次參加物資交接的時候,從升國旗就開始‘驕傲’了。”連指導員馮康佶在一旁笑着説,依照慣例,每次交接援助物資的具體事項都會先由兩國在國門附近舉行會晤,且會晤之前都要舉行升國旗儀式。“我們紅其拉甫邊防哨所海拔超過5000米,剛來的時候我只知道這裏是‘生命禁區’,缺氧、大風、嚴寒、強紫外線……生存條件惡劣。但當我看到國旗在這裏升起來的時候,突然覺得所有的苦都值得了。”
“紅其拉甫”這個古絲綢之路上被塔吉克語命名為“血染的通道”的地方,與飄揚的五星紅旗和一代又一代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們一起,見證着祖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過程。“回想70多年前先輩們艱難‘創業’,到如今,我們睦鄰友好、邊關穩固,邊防連隊的硬件設施更是一應俱全。正如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議指出的那樣,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顯著提升。”帶班的副營長賈鑫歡興奮地説。
在“我愛帕米爾”的巨石下,上士蔣峯摘下左手手套,手掌上一道疤痕赫然在目——當年在這兒,蔣峯一手拉着鐵絲網,一手死死抓住掉下冰窟的戰友,直至戰友脱困。
“帕米爾高原的自然環境依然惡劣,官兵們巡邏途中掉入冰河、山谷和雪坑的險情偶有發生。”蔣峯指着不遠處的國界線説,“但你看那邊,有時候會有巴基斯坦民眾走到這兒,隔着國界線衝我們揮手,等我們敬個禮,他們再走。這讓我們倍感身為中國軍人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