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1日,在貴州省大方縣三元鄉河頭村,李昌德用揹簍揹着李青怡、牽着李思宇,冒着嚴寒去上學。
(新華社發)
2020年12月23日,在大方縣奢香古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李昌德(中)牽着李思宇(右)、李青怡放學歸來。
昔日在大山裏的上學路,與如今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上學路形成強烈對比。
在大方縣恆大第十一小學,李思宇在課堂上回答老師的提問。
李昌德在新家裏洗菜做飯,李青怡陪伴着爺爺。
大方縣奢香古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8歲的李思宇和6歲的李青怡是一對小兄妹,他們老家原在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三元彝族苗族白族鄉河頭村,曾是2014年識別的建檔立卡貧困户。
李思宇、李青怡的父母因常年在外務工,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學的重任就落在爺爺李昌德肩上。從家到鄉里學校的距離大約4公里,老人帶着孩子,爬坡下嶺,需要步行近1個小時。
2018年冬天,爺爺李昌德用揹簍揹着李青怡、手牽着李思宇,冒着嚴寒步行在上學路的情景被幫扶幹部拍成照片發到網上,引起人們廣泛關注。2019年初,李昌德一家6口人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搬到位於大方縣城的奢香古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居住。
搬出了大山,搬進了新家,李思宇、李青怡兄妹也就近安排在奢香古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的小學和幼兒園上學。新學校教學環境更好,步行10分鐘就能到達。
“免費住上這麼好的房子,娃娃們能就近上這麼好的學校,是我這大半輩子做夢也不敢想的事情啊!”68歲的李昌德老人感慨。
本版照片除標註外均為新華社記者楊文斌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