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論內卷,還是國內的姿勢多

由 谷太枝 發佈於 綜合

越來越嚴苛的環保法規,過去一直是擺在各個高性能及豪華品牌面前的一道坎,想要順利邁過去,似乎就只有電動化這一條路了。

舉兩個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法拉利選擇先推出插電混動系統的SF90 Stradale希望實現平穩過渡,保時捷則決定把最後的倔強都放在911車系上,其餘車系都將更激進地擁抱混合動力和電動化。從這兩家身上,就能輕易看清那些車廠們的小心思:越是“平民化”的產品,就越可以大膽電動化。

而像奔馳這種更接地氣的豪華品牌,就更需小心應對不同細分市場消費者的需求和對品牌的期望。

所以在前幾天奔馳發佈了一份企業的長期願景,裏面花了不少篇幅去講述接下來的電動化佈局。幾乎就在同一時間,奔馳還首發了一台名為Vision AMG的全新概念車。

奔馳把旗下的產品從高到低分成了三大類別,每個類別又將對應不同的電動化平台和技術。像這次發佈的Vision AMG概念車,雖然外形上與此前的EQXX概念車頗有幾分相似,但卻是基於AMG.EA純電架構開發。

按照官方的説法,AMG.EA平台會採用專用的高性能高壓電池,這台Vision AMG概念車還採用了奔馳旗下子公司YASA開發的軸向磁通電機,兼備輕量化和高性能的表現。按照此前EQXX概念車的套路,這台Vision AMG概念車的技術相信也會下放到量產的AMG車型之上。

就連被譽為“傳奇”的G級越野車也都會電動化。奔馳特意提到,“G級純電越野車將成為首款可選配Sila Nano電池材料公司提供的頂尖電池電芯化學技術的梅賽德斯-奔馳車型”。

我特意查了一下這家公司的資料。這家公司的研究重點是硅陽極電池化學技術,用硅複合材料取代傳統鋰離子電池中的石墨電極。按他們的説法,採用此種材料製成的鋰離子電池夠將現有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20%,未來甚至能夠提高50%。

它們也得到了奔馳的投資,北美的工廠將在2024年投產,時間上剛好能和奔馳的電動車計劃相匹配。

看起來全球的環保的大趨勢下,那些曾經高高在上的產品也不得不以電之名繼續存活。不過細看下,它們大多隻是換了一種能源佈局或驅動方式,本質上追求的品牌價值還是不變的,所以儘管他們也提出要智能化,但“新能源”未必是跟“智能化”劃等號。

智能這方面,確實還是國內市場的土壤上發展勢頭更猛。近日輕舟智航舉辦的一次活動上,他們展示了一系列產品和技術,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們推出的第四代量產車規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DBQ V4。

DBQ V4採用無盲區傳感器方案,支持1-5個激光雷達、0-4個盲區雷達、6個毫米波雷達、12個感知攝像頭,實現360度無盲區、無死角的感知能力,且左右互為冗餘。但這其中最引人熱議的,是官方表示其標配版“以10%的成本,實現99%的L4能力”。

這一解決方案的成本僅1萬元人民幣。

如果大家對這個“1萬元”概念不強,我們可以用另外的數據來簡單比對下:此前元戎啓行(自動駕駛公司)所公佈的DeepRoute-Driver 2.0(L4級)成本為不到1萬美元(約合6.41萬元人民幣)。

這個成本優勢大得令人震驚。通過其官方透露的L4小車成果來看,在幾種中國式的錯綜複雜、路邊停車、行人五類車穿行的窄路中,輕舟智航這套L4的應對措施和避讓行動都已經合格,剩下的就是在這個安全的大前提下,能否提高出行效率了。

當然了,這周的“風頭躉”依然是比亞迪——首次採用CTB電池技術和iTAC扭矩分配技術的海豹終於發佈了。據説一天不到的時間就收到了兩萬多台的訂單。

先説這個CTB(Cell to Body)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和名稱和此前零跑C01的CTC技術算是同出一脈。不但能減少電池包對車內空間的侵佔,也能更高提高車身剛性。就像這台海豹,車身扭轉剛度超過了40000牛米/度。

而這套iTAC系統,其原理和目的跟我們熟知的ESP等電子輔助穩定系統類似,但和ESP的區別在於,ESP是能通過控制車輪上的動力和扭矩來達到目的,而iTAC是直接在動力輸出端干預,實現適當降低扭矩、扭矩轉移甚至輸出負扭矩。

很顯然,這是完全針對電動車特性設計的一套扭矩分配系統,實際效果如何還要試駕過才知道,但至少從設計思路上,是一個全新的方向。

所以,當這些尖端的技術和結構優化不斷下探成本和進步時,這樣的內卷無疑是對消費者非常利好,同時技術的先發者,也能更好拉開和對手的差距。

有意思的是,蔚來或許很快也要和比亞迪槓上了。因為它們的子品牌可能很快就要上線了。

消息稱合肥市經開區與蔚來就NeoPark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區整車二期和關鍵核心零部件配套項目簽署合作協議,計劃2024年建成投產。蔚來內部人士透露:“蔚來子品牌的項目代號為ALPS(阿爾卑斯),車型售價在15萬元到30萬元之間。

如果新增的子品牌能一下子下探到15萬元的區間,即使不能換電,但如果能享有蔚來目前的一部分服務和權益,豈不是相當於“買服務送車”?要知道,目前新能源新平台產品下,連小鵬P5、比亞迪海豹等A+級轎車都未能觸碰15萬元這個門檻,這價位目前能買的主流產品主要是大眾ID.3、比亞迪海豚、廣汽傳祺Aion Y等。

蔚來子品牌的出現,對於本來成本和產品力就內卷嚴重的30萬元以下區間或許就是一記降維打擊的重拳,但對於我們消費者來講,就肯定是個好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