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老人,從多説話做起
老年人某些語言能力的衰退,給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特別是語用表達能力的衰退,往往會導致老年人在社會交往中容易與年輕人產生代溝,甚至與人發生矛盾衝突。這成為諸多老年人面臨的基礎性問題,也是遲暮之年亟待關注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比如,在站台被問及開往北京香山的公交車時,老人開口就説:“嗯,啊,香山?那兒,那兒有車(站)牌,你睜眼睛,睜大眼睛,看看!”年輕人回覆:“老人家,怎麼説話呢?”老年人當即懟回“啊,咋了?就這樣,就這樣説話。”
這樣語言停頓、重複和不連貫的語言表達在部分老年人口語表達中並不少見,這其實是老年人語用表達能力衰退的表現。除此之外,老年人語用表達能力衰退還有如下表現:一是字詞差錯,句序顛倒;二是語言失範,邏輯混亂;三是言語重複,停頓較多;四是自我修正次數多,語言變化次數少和漏詞忘詞。
語用表達能力衰退是一個漸進過程,是內外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語用表達能力衰退首先是語言理解能力的降低,包括對語言的感知、識別和語義範疇性的領悟能力。由於生理機能衰退,老年人對字、詞、句的感知反應能力降低,致使語言理解能力下降,在語用交際時容易產生表達偏誤。我們對北京5家養老院150名不同年齡的老人進行語言理解偏誤測試,根據他們年齡大小分為三組,每組50人,第一組是60~64歲,第二組65~69歲,第三組70~74歲。他們被要求仔細聽六條短信,聽後回答每條短信相關的問題。
結果發現,在短信理解的總平均偏誤率方面,各組差別很大。其中,第一組(3.45%)的平均偏誤率最低,第二組(6.53%)的平均偏誤率居中;第三組(8.55%)的偏誤率最高。另外,根據短信理解的偏誤情況不同,將其分為誤報(錯誤彙報短信)、失誤(錯誤理解短信內容)和誤判斷(錯誤判斷短信問題)三種情況。第一組的誤報、失誤和誤判斷比第二組低,而第三組最高。這表明,隨着年齡增長,老年人語言理解的偏誤率在增加,出現誤報、失誤和誤判的情況也在增加。據此可以推斷,內在年齡增長對老年人語言理解能力有負面影響,導致了老年人語用表達能力衰退。
此外,隨着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老年人的社會參與感和交際溝通願望降低,獨處意識增強,交際溝通的渠道和機會減少,這成了語用表達能力衰退的外在因素。我們調查了北京市150名老年人的語用表達能力衰退情況,年齡從60歲到80歲不等。語用表達能力衰退以日常語用交際能力的表意通達為參照指標,衡量的標準是日常交際場景下快速、準確地理解語言並做出適當得體的、符合日常社會規範的語言反應。年齡範圍和語用交際能力關係如圖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出,60~64歲的老年人語用交際能力整體較為活躍(90%)。75~79歲的老年人語用交際能力表現最差(40%)。同樣,相較於65~69歲老年人,70~74歲老年人的語言交際能力也呈現出明顯的衰退跡象。
另外,在對以上60~80歲老年人的日常語用交際頻次的調查中,選擇“總是”交流的人數僅有15人,佔比10%,説明老人“總是”交流的機會很少;“經常”交流的人數為30人,佔比為20%,説明交流的頻次和機會也不太理想;“有時”交流的人數最多,共有67人,佔比為45%,説明老年人處於“有時”交流的狀態非常常見,佔老年人的比例最大。“從不”交流的老年人為38人,佔比為25%,表明老年人不和外界交流的人數也佔據一定比例。顯然,日常語用交際偏少是老年人生活普遍存在的情況。
關愛老年人,滿足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應關注老年人語用表達能力衰退,鼓勵老年人保持正常的心智功能、增強自信、愉快地面對人生,保持“老有所為”和“健康老齡化”的積極生活心態至關重要。這樣可以激發老年人對新事物和新知識的認知慾望,培養新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習動機,從而拓展其視野,減緩語用能力表達衰退。
此外,老年人經常參加一些語言交流或社交活動可以延緩語用表達能力衰退。語言是一項社會活動,每一個話語行為都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老年人蔘與社會活動離不開語言的交流;在社會交際過程中,既有直接的有聲語言對話交流,也有無聲的語言,如表情、目光、動作和姿態等非語言交流。這些有聲和無聲的語言交際都有助於延緩老年人語用表達能力衰退。
由於語言理解能力下降,缺少必要的交際語境,老年人語言衰退表現為詞不達意、言非所意的現象普遍存在。因此,關注老年人語言衰退,鼓勵和支持積極老齡化生活,讓老年人積極參與和諧共融的社會交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代溝、衝撞現象的發生,利於和諧美好社會的建立。
(作者:任虎林,系北京科技大學教授)
【編輯:田博羣】
<script>window.FWBA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