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聞博:除了凍結俄寡頭資產,“中立國”瑞士還有過不少騷操作

由 宗政從蓉 發佈於 綜合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聞博】

每逢冬季時節,傍晚時分,在阿爾卑斯山北麓的山丘與峽谷間都經常能看到水氣形成綿延的雲霧,在夕陽下透着金黃與淡淡的粉色。

在這片雲霧之下,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為“神秘”的離岸金融中心之一。包括蘇黎世在內的瑞士銀行業,掌握了超過6.5萬億美元的資產,佔全球跨境資產的25%。

資料圖來源:瑞士郵局官網

拜以好萊塢為源頭的近代文化產品和各路媒體所賜,瑞士常被看作一個“擁有國家的銀行”,在互聯網世界常與“擁有國家的軍隊”(普魯士)、“偽裝成國家的加油站”(俄羅斯)等齊名。與之相伴,瑞士對客户信息的“絕對保密”也是廣為流傳的都市傳説,以至於在電影《老炮兒》裏,導演都要設計一個貪官把鉅額贓款存在瑞士銀行的情節。

然而,最近隨着俄烏開打,瑞士跟隨美歐的制裁大棒,下令凍結了五位俄羅斯寡頭約60億美元的資產,導致一波資金恐慌性逃出瑞士。

是瑞士的銀行不再保密了,還是瑞士的銀行保密只是個傳説?以及,瑞士不再中立了麼?

實際上,瑞士如今在金融業上的一些表現,可能沒大家或聽説或想象的那麼美好。

瑞士央行(資料圖)

瑞士的金融與經濟

瑞士是今天世界避税天堂的爺爺輩,是全球最大的離岸金融中心之一,也是最大的銀行保密司法體系和避税天堂之一。

瑞士金融中心位於講法語的日內瓦、講德語的蘇黎世和聖加侖以及講意大利語的盧加諾等地,以迎合不同的地理市場,且每個中心都提供一系列金融業務——除了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還提供投資銀行、保險和再保險、對沖基金和私募股權、公司避税結構、離岸公司和信託管理等服務。

根據經合組織的數據,金融服務佔瑞士GDP的10%以上。這個事實可以兩説。

一方面,這體現了瑞士經濟的多樣性。

瑞士經濟並不是金融業主導,瑞士製造業的發展水平和全球影響力也不容小覷,除了世人皆知的瑞士名錶系列外,還有比如飲料界的巨頭雀巢、生產鍵盤鼠標的羅技、製藥界著名的羅氏和諾華、電梯領域的迅達、自動化領域的ABB等等。

瑞士著名商業品牌(圖源:《2016瑞士最有價值品牌報告》)

另一方面,不能忽略的是,瑞士的金融業佔GPD的比例是歐盟平均水平的兩倍多,2015年銀行業總資產估計佔瑞士GDP的467%,是世界上最高之一。

銀行業在瑞士經濟中的地位尤為突出:幾乎比任何其他主要國家都要高。鑑於這種主導地位,瑞銀和瑞士信貸佔了瑞士所有銀行資產的一半,銀行遊説團體在政府圈子裏有強大的代表。

“秘密銀行”的歷史根基

對於瑞士的銀行保密制度,今天的中國國內有不少的擁躉。它確實有着古老而深厚的歷史根基,簡而言之主要基於三個基礎:

第一,(臭名昭著的)銀行保密傳統;

第二,其政治穩定,以所謂“中立”和強大的“直接民主”制度為支撐;

第三,紮根於瑞士社會的“金融共識”,自二戰以來的絕大多數時候都能保護離岸金融服務部門免受外部的政治挑戰。

1713年,早在瑞士作為一個聯邦國家存在之前,日內瓦大議會就通過了一系列規定,禁止銀行家透露客户的細節,而他們此時已經吸收了屬於歐洲貴族階級的大量存款,包括當時的法國國王都是日內瓦銀行最早的客户之一。

瑞士享有這些銀行的保密傳統,部分原因得益於當時歐洲宗教鬥爭的大背景,那些天主教貴族不希望被認為是在與“異端”的新教銀行家打交道,而瑞士大多是加爾文派新教徒。

同時,比較保守的瑞士銀行家也普遍遵循一個有着數百年曆史的無限責任傳統,即合夥人對銀行損失承擔個人責任,而不是如同現代有限責任公司那樣可以撇清債務。

可以説,在動盪的歐洲,瑞士在安全和穩定方面的聲譽有助於吸引來自貴族的資金流動;在動盪不安的歐洲,瑞士的安全聲譽也進一步得到了加強。

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瑞士的中立地位得到正式確認。

維也納會議議案的卷首(資料圖/維基百科)

這所謂的中立,其實本質上是瑞士的一種自我保護手段。

瑞士高山林立,叢林密集,使得眾多社區各自孤立在山谷之間,這就演變成了今天瑞士法語區、德語區和意大利語區(以及少量羅曼語)之間的鮮明分野。任何一方在歐洲大陸的戰爭中選邊站,都有可能導致在瑞士國內發生內戰。再加上瑞士境內不同宗教派別的問題,因此嚴守政治中立成了瑞士國家的必選項,而不是可選項。

而就其國內情況來看,從1815年開始,歐洲大陸上的戰爭、民族起義、革命幾乎每隔20年就會發生一次,為了保護當時山地寡民在亂世中的安定,瑞士發展出了一種基於地方單位的高度自治的、複雜的直接民主體制,用來在維持聯邦的情況下,有效地化解內部衝突。這一制度安排也極大地促進了瑞士對中立地位的選擇。


大發戰爭財

瑞士的獨特地理條件是一把雙刃劍,在保護這個弱小國家的同時,也限制了他們的發展。在周圍國家化身列強四處殖民擴張的時代,連出海口都沒有的瑞士自然只有眼紅的份。

而和地理條件類似,戰爭也是把雙刃劍。瑞士人發現,他們的生活水平和貿易收益很難超越三十年戰爭期間,因為那段時間瑞士能夠在德意志大戰裏獨善其身,利用中立地位發戰爭財;而1870年的普法戰爭裏,瑞士人又一次見證了資本為了避險而湧入的情況。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裏,“事業有成”的辛德勒頓悟般地告訴他妻子:自己過去事業不順並不是他並不努力或者運氣不好,而是他沒有機會碰上一次戰爭。而普法戰爭帶來的戰爭紅利也讓瑞士資本家頓悟:我們的盾牌就是我們的中立,而我們的武器就是我們的金融與工業。

第一次世界大戰引發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資金流入瑞士銀行。當然,這不僅僅是因為瑞士的避風港地位,税收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由於各國政府提高税收以支付各自的戰爭費用,許多富有的歐洲人為了逃避戰爭,把錢帶到了瑞士:法國人喜歡講法語的日內瓦,德國人去講德語的蘇黎世、巴塞爾和聖加侖,意大利人去瑞士南部講意大利語的提契諾州的盧加諾。同時,交戰國的商業利益集團也將瑞士作為一個轉盤,使他們能夠繼續與敵人秘密地做生意。

瑞士地圖(圖截取自谷歌地圖)

換言之,當歐洲列強們發了瘋一般地相互廝殺時,瑞士銀行家們忙着找人收取歐洲資本家滾滾湧來的金錢。

當然,瑞士銀行家們並不是那種小富即安、在豐年選擇躺平的類型。他們選擇繼續擴大他們的金融網絡,將他們的產品推向貴族圈層以外的市場。與此同時,技術的傳播和全球化的發展也使得資本更加流動,因此大量的資本開始來自歐洲以外的地方——你可以把這簡單理解成“雙向奔赴”。

1930年,國際清算銀行總部在瑞士的第三大城市巴塞爾設立,進一步鞏固了瑞士作為全球頂級金融中心的地位。至今世界各國銀行業的風險監管準測都離不開參考《巴塞爾協議》。

臭名昭著的保密

談現代瑞士的銀行保密制度,就繞不開1934年——這一年,瑞士通過了著名的銀行保密法。

現在來看,這部法律可以説是瑞士銀行的立業之本。在此之前,銀行與客户的保密關係類似於律師和代理人之間、醫生與病人之間的保密義務,違背這種義務只能算是違背職業道德,至多是民事訴訟問題;通過規定泄露信息為犯罪行為,鞏固了事實上的銀行保密。

一個普遍存在的錯誤説法是,瑞士這樣做是為了保護德國猶太人的錢不被納粹侵佔。事實上,瑞士的政治家們制定這項法律的原因遠非如此動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財富進一步湧入中立的瑞士,為瑞士銀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又一次的變化。儘管瑞士是中立國,而且廣大瑞士人民對納粹德國抱有相當普遍的反感,但瑞士的銀行家們還是依從資本獲利的天性,與希特勒和他的政權進行了大量的合作。

瑞士銀行家毫無顧忌地將納粹的贓物收入藏匿起來,包括用被謀殺的猶太人的牙齒填充物製成的金錠。戰爭結束後,他們又幫助逃亡的納粹分子藏匿他們的戰利品。有報告表明,希特勒本人在瑞士就有11億帝國馬克的存款(他拒絕繳税,後來通過了一項法律,使他獲得豁免)。

更黑心的是,瑞士的銀行家們還讓被謀殺的猶太人和其他大屠殺受害者的倖存親屬很難拿回自己的錢。比如瑞士銀行會讓找上門的死者家屬出具親人的死亡證明——讓納粹集中營開死亡證明麼?這要求是出於怎樣一種腦回路?這類案件一直拖到1998年才在美國的壓力下得到解決。

柔茹剛吐的現實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不少外部國家試圖瓦解瑞士的銀行保密制度,但直到20世紀末,各種之前的嘗試都基本失敗了。

通常情況下,瑞士的對策是分而治之,並儘可能地拖延和混淆視聽;實在拖不下去了,這時瑞士會簽署長期條約或交易,鞏固最低限度的讓步,以掩蓋主要的業務照常營業。

例如,戰後不久,在與盟國就瑞士的歸還與清點納粹的秘密贓物進行談判時,瑞士就向飽受戰爭摧殘的英國和法國提供了大量貸款。瑞士駐倫敦大使直言,向英國貸款的目的是為了“確保英國政府在談判中能網開一面”。

就這樣,儘管多年以來,多國不斷在外“圍攻”,瑞士銀行業的保密制度依然巋然不動,直到——

山姆大叔下場。

1997年初,一名在瑞銀集團做夜班的保安無意中發現公司正在銷燬大量二戰時期的客户檔案以及納粹德國的帝國銀行賬目。正義感驅使這名保安——克里斯托弗·梅利先生——搶下了這些檔案,並寄給了以色列駐瑞士的機構。

以1945計價的歐洲各國猶太人資產被掠奪的估計(圖源:經濟學人)

根據我們之前提到的1934年銀行保密法,梅利的這種義舉在瑞士是犯罪行為。對,儘管瑞銀銷燬客户檔案的行為也觸犯了瑞士法律,但是,惡法就是如此荒誕——揭露犯罪的行為也成了犯罪。結果梅利一家不得不在死亡威脅和瑞士警察的追捕之下逃到美國申請政治避難。

之後,在美國媒體和歐美各國的輪番炮轟與制裁壓力下,瑞士銀行不得不與大屠殺受害者達成妥協,共計向超過45萬客户家屬賠償了12.8億美元。


常對他人揮舞大棒的山姆大叔發現瑞士不是塊“硬骨頭”,嚐到甜頭,於是開始從税務問題下手開啓第二輪打擊。

2008年,美國開始調查和起訴瑞士高級銀行家,對瑞銀、瑞士信貸和其他銀行發起高調的刑事案件調查與訴訟。由於其銀行家幫助美國富人逃税被人贓並獲,並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巨大壓力,瑞銀最終於2009年2月與美國司法部達成了延期起訴協議。

瑞銀服軟之後,美國司法部開始嘗試“説服”瑞士政府進行沒有先例的國內法律調整,以打破其銀行保密法,根據協議交出數據。最終,2009年8月,瑞士同意交出4000多名瑞銀客户的數據。這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客户信息披露。

到2013年8月,在美國司法部持續四年的壓力下,瑞士同意做出前所未有的進一步的讓步,符合條件的銀行將支付價值高達50%的美國隱藏資產的罰金,並披露美國客户的賬户信息,以避免被起訴——不過包括瑞士信貸在內的14家瑞士銀行被排除在外,因為它們已經受到了刑事調查。此前的2013年2月,瑞士還簽署了美國的《外國賬户税收遵從法案》(即銀行業著名的FATCA)。

瑞士的銀行保密制度被美國“暴捶”,相信不少人看完內心一陣痛快。別急,別急——美國對瑞士銀行保密制度的打擊也有其侷限。

這並不如一些新聞報道所説的那樣,意味着瑞士的銀行保密制度已經結束。打破銀行客户保密的規定只限於美國,而其他許多國家的客户仍能繼續受到瑞士秘密銀行業務的庇護;而且這種突破本身也有限。

這一系列事件也提供了一個關鍵認識,即對瑞士保密的外部壓力通常只有在針對瑞士銀行,而不是針對瑞士司法體系本身時才能成功。

有選擇性地保密

長期以來,瑞士人塑造了一種形象,即一個勇敢的阿爾卑斯山小國,驕傲地站在外部大惡霸面前;對瑞士司法制度的攻擊往往導致瑞士人在支持銀行業方面團結一致,甚至在那些通常反對銀行保密的人中也是如此。

在瑞士的銀行界,以及政府和社會的一些部門,存在着一種強烈的反税收和反政府的世界觀,他們認為給犯罪性的逃税行為提供便利,是以個人自由的名義拒絕和挫敗外國政府和社會本身的一種 “合法”方式。

2009年,時任瑞士私人銀行家協會主席的康拉德·胡姆勒(Konrad Hummler)對此進行了概括,他抨擊法國、德國和意大利是“非法國家”,併為這些國家最富有的公民的犯罪逃税行為辯護,認為這是抵禦“過度”税收的“合法”手段。

當然,離岸金融也為瑞士本國帶來了一些緊張和衝突。瑞士社會也有強大的社會民主和平等主義傳統,因此,離岸金融部門長期以來對媒體、社會和政府的“佔領”,受到了相當一部分投票人的質疑。

到了如今,至少瑞士的銀行體系在世界主要國家前已經不再是那麼保密了。2018年瑞士加入了G20發起的金融賬户信息自動互換規定(AEOI)並遵守了共同申報準則(CRS),中國和中國香港也是同一批加入的國家與地區。

OECD組織的金融賬户信息互換報告

根據這份協議,參與各國將會循行同一套標準,即CRS。首先由一國金融機構調查識別另一國税收居民個人和企業在該機構開設的賬户,按年向金融機構所在國主管部門報送賬户持有人的個人金融涉税信息;接下來,該國税務主管當局與賬户持有人的居民國税務主管當局開展信息交換,目的是為各國及地區進行跨境税源監管提供信息支持。

簡單來説,某國鉅富公民Jack如果將其部分收入存入其瑞士的離岸金融賬户,則瑞士銀行會通過政府間渠道,自動將其個人信息和賬户信息交換給某國的税務機關,以作為徵税時的參考。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台灣省並沒有真正參與到這個體系中。

同時,對於世界主要經濟體,瑞士也在積極打擊金融洗錢犯罪,以證明自己的監管盡職,避免受到一些國家的主動制裁或者鉅額罰款,比如美國。2008年,台灣當局的前領導人陳水扁的特別機要案,就因為瑞士聯邦檢察署主動凍結其家族在瑞士數個銀行超過1億美元的秘密資產,並主動將賬户信息共享給台灣的司法部門,從而達成突破。

但是在另一面,瑞士依舊在試圖維繫其保密銀行業務,特別是針對弱小的第三世界國家。比如,瑞士在談論共同報告標準時強調互惠原則,但實際上在遊説經合組織試圖阻止與發展中國家的自動交換時,一直在使用這一精妙的藉口搪塞。

許多急需對其精英階層藏匿在瑞士的資金進行徵税的國家,沒有辦法按照互惠交換所需的標準收集税務信息,而且即使他們有,許多瑞士公民也不太可能把錢放在這些司法管轄區,因此瑞士可以説這不夠“互惠”。

2017年9月,右翼的瑞士人民黨試圖阻止與發展中國家的信息交流,他們推動議會投票,要求一些新興經濟體在從瑞士接收其公民的税務信息之前必須滿足特定的反腐敗標準,並對每個國家都進行了投票,包括印度、巴西、中國、印度尼西亞、哥倫比亞、墨西哥、阿根廷、南非和阿聯酋。最後除了沙特阿拉伯之外,其他國家的投票都通過了。而其他發展中國家必須等待,直到他們能夠“對等”,才允許他們加入共同報告標準。

尾聲

可以看到,在美歐等強大主權國家的各種金融法律的施壓下,瑞士已經對這些國家放棄或者部分放棄了對客户的絕對保密義務。

如電影《華爾街之狼》裏那樣,美國富豪把成捆的美元偷偷存到瑞士銀行賬户裏的故事基本成為歷史;

但是,對那些“夠不着”瑞士的國家來説,如果你是這些國家的“富裕公民”,那恭喜你,你將可以繼續享受瑞士秘密銀行業的服務。

當然,到了2022年,這個結論要修正一下:在享受瑞士秘密銀行業服務的時候,記得祈禱西方政府不要對你的國家發動制裁。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閲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