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評選“對烏援助積極大獎”,英國將會拔得頭籌;正如烏克蘭政府所言,烏方與約翰遜是“親密夥伴”“最佳盟友”;但是當“摯友”遭到集火,被迫同意辭職後,烏克蘭非但沒有表示出支持,反而在緊要關頭喊話“英國下一任首相”。
約翰遜同意辭職
儘管英國對烏克蘭的支持有很大的政治成分,以及約翰遜“從戰爭中拯救自己”的原因,但是,約翰遜執政下的英國對於烏克蘭來説的確是舉足輕重的;英國在每一次反俄戰爭中都身先士卒,並在支持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中都是第一個站出來的,同時也是烏克蘭重建計劃中,第一個表示願意提供部分資助的國家。
但是,不管約翰遜在對烏問題上採取什麼措施,都不能改變他所面臨的真正的危機;由於庇護保守黨副主席,約翰遜面臨着嚴重的政治危機,受到反對黨的抨擊,英國選民的抗議,以及內閣成員的“逼宮”,被迫“同意辭職”。但值得注意的是,他表示願意下台,而非馬上下台。
但無論如何,在英國危機來臨的時候,烏克蘭應該“投桃報李”,幫助其渡過難關;結果烏克蘭不但不支持,反而叫囂着希望英國下屆首相,把約翰遜這個“快要沉沒的船”給徹底拋棄,用輿論把英國“綁架”。
烏方尋找“新靠山”
據悉,烏克蘭國會議員喊話英國,稱約翰遜政府在支持烏克蘭問題上建立了“高標準”,所以繼任的領導人必須要保持“高標準”,而且要做得更好,這是英國對烏克蘭的一種承諾,而非英國領導人對烏的承諾。換句話説,烏克蘭正在製造輿論,把英國的支持綁架成一個“承諾”,與領導人是否換屆無關。約翰遜聽到這個消息,心裏肯定是五味雜陳,因為戰爭期間對烏方的投資實在是太大了,烏克蘭就是他的“政治救星”。
就在幾天之前,約翰遜還向烏克蘭保證,十種類型的大炮將會在未來陸續抵達烏克蘭,幫助烏軍擊退“侵略者”,並重新奪回被俄羅斯“佔領”的土地;約翰遜還在七國首腦會議中與拜登合作,迫使另外五國同意“戰爭援助”280億美元的法案。
由此可見,約翰遜在烏克蘭的問題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由於意識到了自己的窘境,所以他打算學習英國“鐵娘子”的做法,利用戰爭來轉移自己的矛盾,從而避免自己的政治生涯提前終結,他甚至還希望烏克蘭“獲勝”,從而在秋季大選中迎來“第二春”。但現在這已經不可能了,他已經失去了繼續參選的底氣,能不能在今年秋天大選中獲勝都是個未知數。
部分信息參考來源:成都廣播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