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界線兩邊 奇聞趣事多

邊界線兩邊 奇聞趣事多

邊界線兩邊 奇聞趣事多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笑竹】不久前,比利時一位農民擅自挪動比利時與法國邊境的一塊界碑石,險些釀成外交爭端。由於自然或者歷史原因,各國之間的邊界千姿百態,一些奇葩邊界引發不少趣事。

“跨國”賽事

在瑞典和芬蘭的邊境有一處名為“綠區”的高爾夫球場,國界恰好把球場分成兩個部分,在這裏舉辦的高爾夫球賽,註定是跨國賽事。這家球場最出名的是它的第六洞,開球的時候站在瑞典,一杆打出去球就飛到了芬蘭,更有意思的是,如果精準記錄一下擊球時間和落地時間,可算出球飛行了大約1小時零3秒!因為兩國有時差,芬蘭比瑞典要快一個小時。這家高爾夫球場的Logo是將瑞典國旗上的藍底黃十字和芬蘭國旗上的白底藍十字拼在一起,而球場員工的制服也是如此,衣服和帽子都是左半邊藍、右半邊白,褲子是左半邊黃、右半邊藍,襪子則是左腳穿藍、右腳穿白。

在瑞典另一邊與鄰國挪威的邊界線,基本是以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的山脊來劃分的。兩國並沒有修邊界牆,而是在茂密的森林中間留出了一條寬度在10—15米的雪道。這條雪道前些年被喜歡玩雪地摩托車的大學生們發現了,他們每年在這裏組織一次業餘雪地摩托車賽。有意思的是,比賽中選手們要注意靠着瑞典一側騎行,因為以純娛樂為目的的雪地摩托車騎行在挪威是違法的,而在瑞典則是合法的。

美國和加拿大共享數千公里的陸地邊界線。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邊境小鎮庫特斯有一個特殊的棒球場,進攻選手在擊球時如果擊出一記超過87米的本壘打,球就飛到美國領土了。不過好在兩國邊境原本就不設防,把球撿回來並不難。

在美國、墨西哥邊境,兩邊各有個小鎮叫納科,雙方民眾以邊界線的鐵絲網為球網打了將近30年的排球友誼賽。球賽是從上世紀70年代末興起的。輸的一方請勝的一方吃大餐,多年來基本上都是美國人請客。2007年雙方打了最後一場比賽,由於美國加強邊境防控,尤其是近年來修的邊界牆高達10米,球賽只能成為追憶了。不過,加州大學一位教授利用更加結實的美墨邊界牆搭建的蹺蹺板很受孩子們歡迎。

從“昨天”望向“明天”

在許多人印象中相距遙遠的俄羅斯和美國其實是一對鄰國,距離最近的地方只有不足2公里。位於白令海峽以“鑽石”為名的兩個小島是兩國邊境最前沿,西邊的大鑽石島屬於俄羅斯的西伯利亞,東邊的小鑽石島屬於美國的阿拉斯加。兩國的邊界線就是國際日期變更線,因為這條特殊的邊界線,大鑽石島要比小鑽石島的時間提前一天。美國在小鑽石島還有幾十位居民,俄羅斯在大鑽石島沒有居民,只有一個氣象觀測站。美國一側的居民看向對面的俄羅斯,就成了從“昨天”向“明天”遙望。而這兩個小島還有名副其實的外號,大鑽石島又名“明天島”,小鑽石島又名“昨天島”。

還有的邊界時間差可以用來做生意賺錢,比如位於比利時和荷蘭交界的巴勒地區,是由比利時的巴勒海託赫鎮和荷蘭的巴勒納紹鎮組成,兩國都有對方的許多小塊飛地,這裏的邊界線異常複雜,許多商店和咖啡館都跨兩國。這給店主帶來了商機,比如荷蘭規定每個月只有第一個星期日可以營業,在不能營業的週日挪挪桌子就可以在比利時那邊開張了。兩國税率不同這一點也有空子可鑽,有的店就有意把收款處設在税率低的那個國家,巧妙避税。荷蘭餐館關門時間要早於比利時,一些店主就把荷蘭這邊的門關上,然後將桌椅搬到比利時一側繼續做生意。

飛地像兩不管“棄兒”

要説邊界飛地,印度和孟加拉國可算是最奇葩的了。兩國邊境附近數百塊飛地星羅棋佈,大的面積有幾十平方公里,小的不足百平方米,可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邊界線詳細畫出來都容易讓人患密集恐懼症。奇中之奇的是有些飛地還有套圈現象,其中一塊位於孟加拉國的印度飛地裏面套一個孟加拉國飛地,這塊飛地裏再套一個印度飛地。據説幾百年前當地的兩個土邦王喜歡在下棋打牌的時候以各自王國的一些村莊做賭注,把村莊名字寫在紙條上當籌碼,互有輸贏,就形成了後來極度複雜的眾多飛地。

多年來,由於在飛地搞基礎設施建設涉及越界容易引發矛盾,兩國就將一些發展規劃擱置起來,造成飛地的經濟發展、生活水平遠遠落後於周邊地區。飛地就像兩不管的“棄兒”,好多地方既沒有學校和醫院,也沒有維護治安的警察,甚至連水電都沒有。

根據兩國政府的協議,大部分飛地的問題2015年開始解決。但目前仍有一些飛地的居民有多方面的困難,他們不僅上學和就醫要出國,就連買袋鹽也要開許可證,否則就有走私之嫌,而且一定要趕在晚上邊界關閉前回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77 字。

轉載請註明: 邊界線兩邊 奇聞趣事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