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的一個清晨,圓明園裏遊人尚稀,一百多年前留下的遺址在陽光的照耀下更顯壯美。一羣異國面孔的年輕人,攜帶着攝像機、燈具、腳架等攝像裝備,在遺址旁停下腳步,尋找角度,開始拍攝。
![留學生拍攝系列短視頻,講述百年中國變遷](http://p1.nanmuxuan.com/images/28/78159c72e407b0ce.jpg)
北交大“大道之行”拍攝團隊成員來自世界各地,他們用自己的視角展示現代中國。
![留學生拍攝系列短視頻,講述百年中國變遷](http://p1.nanmuxuan.com/images/2d/6938051e99587a70.jpg)
圓明園西洋樓遺址旁,北交大留學生團隊正在進行短視頻拍攝。
他們是北京交通大學的留學生。今年3月底,北交大啓動了“大道之行”國際人才視野下的“建黨百年”系列活動,邀請來華留學生自導自拍短視頻,從他們的視角尋找近現代中國的滄桑鉅變,踏訪建黨百年來在北京的歷史足跡,展示當今快速發展的中國。系列短視頻計劃拍攝10集,每集時長3分鐘。在圓明園內拍攝的正是第一集,標題為“修復”。
![留學生拍攝系列短視頻,講述百年中國變遷](http://p1.nanmuxuan.com/images/14/f0c7e9e80c2ff9df.jpg)
鏡頭裏,烏茲別克斯坦留學生佳瓦扮演的外國遊客面對圓明園遺址遺憾不已,而擔任導覽志願者的女同學拿出平板電腦,向他展示經北交大“圓明園文化基因圖譜研究”團隊“雲修復”後的圓明園景觀,佳瓦十分感慨:“圓明園大火燒燬了一個國家的輝煌……看到修復後的歷史,對中國人來説意義太特殊了!”
![留學生拍攝系列短視頻,講述百年中國變遷](http://p1.nanmuxuan.com/images/c2/d80b8cb25a1ad759.jpg)
團隊主要成員聚在一起討論劇本
22歲的佳瓦是北京交通大學車輛工程專業大一的學生,“我來中國是為了學習中國是如何快速發展起來的,一年多來,我發現了中國發展的一個秘訣,那就是所有的中國人都會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團結一致,共同努力。”佳瓦的好朋友、來自俄羅斯的留學生亞歷克斯,擔任系列短視頻的導演和攝像。亞歷克斯喜歡別人喊他的中文名字——李客希,他從高中起就喜歡拍照,這個活動剛好給了他發揮興趣特長的機會。“來中國三年多,我已經愛上了這裏,這次拍攝讓我能更深入地瞭解中國,學習中國。”整支留學生拍攝團隊有20多名成員,大家在團隊裏各司其職,按照計劃在課業之餘完成拍攝。
![留學生拍攝系列短視頻,講述百年中國變遷](http://p1.nanmuxuan.com/images/fa/bb7ec534f92d53b8.jpg)
來自俄羅斯的留學生李客希擔任導演和攝像
![留學生拍攝系列短視頻,講述百年中國變遷](http://p1.nanmuxuan.com/images/fa/fdd014141bf3a16e.jpg)
北交大國際教育學院老師羅佳佳和金雪擔任“化妝師”,為參演的演員進行化妝。
![留學生拍攝系列短視頻,講述百年中國變遷](http://p1.nanmuxuan.com/images/0d/5bb88433419128ea.jpg)
留學生李客希(左)、薩克林(中)和寶麗(右)一起對視頻素材進行剪輯。
據北京交通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劉彥青介紹,該系列短視頻以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鐵路發展為主線,從北大紅樓思想啓蒙、留法預備班向西方學習、經歷鳥巢奧運會走向世界,到今天中國抗疫成功顯示出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從詹天佑組織修築第一條中國人自己的鐵路、茅以升設計建造中國第一座現代化鋼橋,到交大人為軌道交通建設做出的新貢獻;最終以京張高鐵和冬奧會,引向新階段“一帶一路”。
![留學生拍攝系列短視頻,講述百年中國變遷](http://p1.nanmuxuan.com/images/ba/a59de77848b809f7.jpg)
短視頻拍攝團隊在高鐵駕駛艙裏拍攝,北交大交通運輸學院教授紀嘉倫(左一)指導留學生學習高鐵駕駛的鏡頭。
![留學生拍攝系列短視頻,講述百年中國變遷](http://p1.nanmuxuan.com/images/be/089868c17ba1d6b6.jpg)
北交大退休教師惲大文為項目所寫的“大道之行”四個大字深受留學生們的喜愛,國際教育學院院長劉彥青(左二)和學生們一起將其高掛在學院裏。
“該系列短視頻以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鐵路發展為主線,結合當下‘一帶一路’倡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語境,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來華留學正能量,讓世界瞭解中國,進而豐富‘建黨百年’系列活動的內涵!”劉彥青説。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户端 | 記者 和冠欣 實習生 楊金智
編輯:王海萍
流程編輯 邰紹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