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的《資本論》曾提到,一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大膽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會鋌而走險。
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汽車訂閲被用户深深“吐槽”,車企們卻樂此不疲地推出汽車訂閲服務,勢要在用户手中再賺一筆。
汽車訂閲服務引車主不滿
奔馳在中國推出了後輪轉向訂閲服務,旗下車型EQS入門版車型只需每年額外支付4998元,就能升級10°轉向角度。客觀來説,這一功能升級後轉彎半徑減少,有利於車輛在道路狹窄的地方調頭轉向,使用起來有一定的便利程度。因此,如果説這一操作還只是提供給消費者“按需選擇”,那麼遠程啓動功能需要付費的做法,就相當令用户“寒心”了。
有奔馳車主在網上爆料,其愛車的遠程互聯服務被通知到期續費。從通知內容來看,目前優惠後三年期遠程發動機啓動功能,需付費898元。有網友戲稱,“奔馳車主不差錢,給就是了。”但也有車主表示,“這不是錢的問題,只是不爽被‘割韭菜’。”這話也沒錯,購車前廠家宣傳了這一配置,如今只是使用了一年,需要繼續體驗遠程一鍵開啓空調、關窗等服務,就要另外付費,確實有種“上當受騙”的感覺。
據軲轆哥瞭解,由於遠程啓動空調功能可以在駕乘人員上車前將車內温度調節至舒適的温度,特別是在夏天高温情況下使用比較方便,不少用户都對這一功能情有獨鍾。但短暫體驗後就需要另外付費使用,車主又會如何選擇呢?無獨有偶,有車主表示奔馳推出了高德定製導航,3年費用為1998元。
另外傳統豪華車企寶馬,也在韓國市場推行了付費訂閲,車主可以以付費使用的方式升級體驗座椅加熱、方向盤加熱等功能。據軲轆哥瞭解,用户可以月付18美元、年付176美元開通座椅加熱,也可以一次性支付406美元買斷該功能。看似選擇很自由,卻也激起了不少用户的吐槽。有消費者質疑,造車成本本就不透明,不排除部分功能本來就有配備,如今車企卻要用户另外付費,有重複收費的嫌疑。
不過,要説到把汽車訂閲玩得出神入化的企業,還數特斯拉。特斯拉早就試水高級車載娛樂服務包、Autopilot完全自動駕駛功能等讓買家付費解鎖。令人意外的是,特斯拉此舉還收穫了不錯的評價,不得不説特斯拉的光環真強。
所謂汽車訂閲,對於互聯網用户來説不算陌生。例如下載手機APP後,需要付費購買才能使用更多的功能。或者是玩遊戲的用户,需要另外付錢升級裝備。以及在視頻APP充值會員,才能觀看更多內容等等。那麼,為什麼汽車訂閲,就會引來眾多不滿呢?
車企堅持汽車訂閲的目的
表面上看,車企為有需要的用户留了“後門”,針對他們需要使用的功能,後期可自由的選擇開通時間和開通項目,這樣既無須在購車初期付出高昂的成本,又有後期選擇的自由。
但實際上,車企此舉是為了增加營收,賺錢才是他們的目的。就以特斯拉為例,其今年一季度的服務和其他業務的收入實現了大幅增長,很大部分來源於特斯拉車主付費解鎖的FSD(全自動駕駛)套件,用以提升駕駛安全性。有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特斯拉包括自動駕駛軟件在內服務及其他業務實現營業收入為38.02億美元。特斯拉CEO馬斯克也直言,“FSD將會成為特斯拉收入來源的最重要部分。”
換而言之,讓用户解鎖更多功能,可以不斷增加企業的營業收入。相較於一錘子買賣的售車行為,汽車訂閲可重複收費,不斷創收,因此其作為新的營收增長點怎能不讓更多車企眼紅?尤其是如今新能源汽車的造車成本不斷上漲,汽車廠家的利潤大幅壓縮,導致賣車的收入減少。羊毛出在羊身上,汽車廠家要想辦法增加營收和利潤,消費者則猶如待宰的羔羊,不難推測將會有更多需要另外付費才能使用的功能會陸續推出。
當然,已經有消費者表示不滿,硬件設施已經付費了卻不能使用,這是不是對消費者不公平?
汽車訂閲温水煮青蛙
除了特斯拉、奔馳、寶馬推出了汽車訂閲服務,奧迪、蔚來、威馬等已經跟上。這種商業模式雖還處在探索階段,但大有成為主流的新趨勢。
想象一下,以後消費者買車可能會面臨這樣的情況。汽車廠商製造出功能豐富的汽車,並且按約定好的價格出售給消費者,到這一環節並無涉及銷售詐騙和虛假宣傳等。由於有豐富的汽車配置,買車的第一年遠程啓動可以使用,智能駕駛輔助功能可以使用,車聯網功能可以使用,但一年用車時間過去了,習慣了這些功能的用户將會面臨兩個情況。一是付費繼續使用這些功能,二是被迫停止使用。屆時你會怎麼選?
將消費者的用車習慣培養起來後再收費,這個做法也是熟悉的味道,就像手機應用商店,部分APP偶爾會限時免費解鎖某功能給用户體驗,到期後則需要收費使用。有部分用户認為價格合適,或者是出於自身需求要繼續使用就會購買。
只不過相比之下,汽車訂閲的費用會高出許多,更容易引起用户警惕。同時值得思考的是,汽車廠商究竟是把剛需性汽車配置拿出來作為汽車訂閲,還是玩轉升級體驗配置,例如升級車載娛樂配置、加速性能、智能安全輔助功能。如果是前者,那麼消費者將陷入被動的狀態,毫無主動權。
消費者猶如“韭菜”,既要在購車時支付相應的硬件費用,又要在使用時支付另外的費用。從長遠看,消費者恐怕很難對抗車企,因為汽車訂閲已經成為車企營收的新增長點,面對如此大的一塊蛋糕,汽車廠商不會輕易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