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吹響殲滅水葫蘆“集結號”

由 廉擁軍 發佈於 綜合

原標題:吹響殲滅水葫蘆“集結號”

重慶市涪陵區檢察院檢察干警利用公益訴訟勘察箱對河流水質進行快速檢測。

碧溪河面,微風浮動,泛起了層層金色的浪花,一羣羣小魚在淺底遨遊……近日,重慶市涪陵區檢察院負責長江生態的檢察官李姣對一起水葫蘆侵佔河道行政公益訴訟案開展“回頭看”,此情此景讓她欣喜不已,“涪陵水環境指揮調度平台這次發揮了大作用。”

據瞭解,涪陵水環境指揮調度平台由當地生態環境局研發,是記錄全區重點水域實時水質指標的智慧平台。依託公益訴訟協作配合機制,該院可共享該調度平台信息,通過對河流斷面進行實時監測,直觀掌控河道水質、流量、河岸景觀帶管護信息等情況,有效挖掘公益訴訟檢察監督線索。

今年5月,李姣藉助該平台發現,碧溪河斑竹斷面監測點處“亮出”預警標誌,初步判斷水質有異常。

“碧溪河是長江左岸一級支流,全程45.8公里,流域面積187平方公里,這個水質異常河段距離長江入河口僅有2公里左右。現在最要緊的就是查清污染源頭。”事不宜遲,李姣當即帶領部門幹警前往碧溪河現場勘查。經無人機航拍發現,一條綠色植物帶像厚重的棉被一般壓在河面上,“初步估算植物帶覆蓋河面約600米,面積約30畝。”經提取植物樣本,再與各類植物圖片特徵、生長習性等對比分析,辦案檢察官辨認該植物就是外來入侵生物鳳眼蓮,俗稱水葫蘆。

“這東西長得快,幾天不見,又往前竄好幾米。”面對前來走訪的辦案檢察官,附近村民王大爺心急地説,“就怕它一不留神竄到我們稻田裏,那就遭殃了!”辦案檢察官拿出公益訴訟勘查箱檢測水質後發現,該河段多項水質指標不達標。

事實上,水葫蘆的大量繁殖,不僅搶佔了魚類的生存空間,嚴重影響水體自淨能力,還會破壞水生態系統。

今年6月2日,該院與區農業農村委、水利局及屬地鄉鎮聯合召開訴前磋商會。會上,各方就整改方式、分工、時限達成一致意見。其後,還邀請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專家團隊,借力“外腦”科學制定整改措施和長效預防方案。

有了成熟方案的指引,一系列行動相繼展開。工作人員利用挖掘機和漁船對河道里的水葫蘆進行打撈清理,再將打撈起來的水葫蘆運到指定地點,統一進行無害化處理。僅過了一個月,水葫蘆的人工打撈、無害化處理工作就全部完成,過去被壓得“喘不過氣”的碧溪河,總算可以暢快地“呼吸”新鮮空氣了。

與此同時,有關部門還在河段下游設置攔截網,定期安排專人巡查管護河道,實現溯源治理、防患未然。

“打破數字壁壘,打造一個數字長江生態檢察官辦公室,是我們推進數字檢察工作的創新增長點。”據李姣介紹,該院自成立數字長江生態檢察官辦公室以來,積極暢通與區農業農村委、生態環境局、水利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等部門的大數據共享渠道,綜合運用“漁政AI預警處置系統”“涪陵水環境指揮調度”“智慧河長”“涪陵規劃定位”等大數據平台,累計摸排發現公益訴訟案件線索20餘件,推動解決河道保護、漁業資源保護、耕地保護等問題30餘個。

“下一步,我院將聚焦深化長江生態檢察官制度改革,繼續探索運用大數據賦能法律監督新模式、新場景、新應用,持續深化一體化保護、專業化履職和多元化治理,以數字革命驅動高質效檢察履職,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該院副檢察長莊永東表示。(滿寧 趙歡 楊怡)

(檢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