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吐槽就沒停止過,但令人奇怪的是,消費者一邊在吐槽電動車續航少,充電麻煩,質量問題還多,但另一邊電動車的銷量卻在不斷提升,光是今年1到3月份,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累計銷量就達到了51.5萬輛,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8倍,其發展速度令人震驚。
而電動車的迅速發展也衍生了很多問題,甚至讓部分消費者出現了“燃油購買焦慮”,比如在購買燃油車時,就會擔心限牌、限行以及在排放政策的打壓下,燃油車以後還能不能開等問題,而這些問題就是電動車的迅速發展所導致的。
越來越嚴苛的排放政策是促成電動車市場快速成長的重要原因。法規在前,絕大部分車企只能轉戰新能源賽道,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傳統車企紛紛轉型,積極投入到電氣化領域的研究當中。
其中,自主品牌表現得最為積極,很多自主大廠都推出了新能源高端品牌,趁此機會向上衝高。
眾所周知,自主品牌在創立之初一直不被看好,因為當時不管是變速箱還是發動機,研發的門檻都很高,而自主品牌沒有獨立研發的能力,因此在燃油車領域一直抬不起頭,雖然現在的研發水平相比以前已經有了飛躍式的進步,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仍舊與日系、德系車企有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國產車的銷量表現一直不如合資車來得出色。
但新能源賽道不同,燃油車時代的“三大件”技術壁壘在電氣化領域不攻自破,無論是自主品牌還是外國品牌,大家面對的都是陌生的領域,相當於處在同一個起跑線上,那這會兒就看誰跑得快,那誰就是贏家咯。
正是秉承這種思想,國內一眾車企紛紛將電動車作為研發重點,試圖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實現彎道超車。
就拿目前做得比較好的比亞迪、小鵬、蔚來等自主品牌來説,其在電動車方面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甚至超越了一眾合資車企,以電動車核心競爭力續航里程來説,國產電動車的續航里程很多都可以做到在500km以上,蔚來最新的轎車ET7甚至達到了1000km,基本解決了電動車的續航焦慮問題。
除此之外,比亞迪還擁有世界領先的刀片電池技術,其通過對電池內部結構進行創新,可在同樣的空間內裝入更多電芯,將體積利用率提升50%以上,因此相比三元鋰電池,刀片電池的續航里程並不會差到哪裏去,重點是它還擁有三元鋰電池所欠缺的高安全性。
再反觀合資品牌的電動車,大多數連500km都達不到,並且價格還比自主品牌貴上不少,因此在起點相同,而自主品牌技術領先的情況下,國內消費者更願意選擇國產電動車,或許今後,還真是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賽道上領跑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