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周恩來的非洲十國之行

由 申屠仲舒 發佈於 綜合

1963年12月14日至1964年2月4日,周恩來總理應阿拉伯聯合共和國(今埃及)、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斯、加納、馬裏、幾內亞、蘇丹、埃塞俄比亞、索馬里十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的邀請,率中國政府代表團對這些國家進行了正式友好訪問。這是中國國家領導人第一次訪問非洲,是當時中國外交的一次戰略行動,其目的在於打破美蘇對我國的孤立,大力支持非洲的民族解放運動,增進同非洲國家之間的友誼,擴大我國的國際影響,發展反對美蘇兩霸的統一戰線,開創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1963年12月14日中午,周恩來總理與陳毅副總理一行抵達阿拉伯聯合共和國,並於15日下午和17日下午與納賽爾總統進行了兩次會談。會談中,納賽爾回顧了阿拉伯國家的歷史,介紹了阿聯、蘇丹、伊拉克、敍利亞、黎巴嫩、利比亞、突尼斯、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的概況,並着重談了巴勒斯坦、以色列問題。

聽完納賽爾總統的介紹,周總理説:“感謝總統閣下兩次向我介紹阿拉伯各國和非洲有關國家的情況,使我們得到新的知識,增加了新的瞭解。可以説,從萬隆會議那時起,我們才對阿拉伯國家情況和它們之間的關係開始注意瞭解。

“萬隆會議後不久的蘇伊士運河鬥爭,引起中國人民對阿拉伯人民的注意和欽佩。其次是阿爾及利亞的武裝鬥爭,使我們有機會向人民介紹阿拉伯情況。以後,中國同阿拉伯各國政府和人民之間往來就日益頻繁,我們同阿拉伯國家建交的也多起來了。再加上亞非團結組織的推動,中國同阿拉伯各國關係日益發展。但是抱歉得很,儘管我們八年前就有了關係,但我國政府負責人到西亞、非洲來訪問,還是這一次才開始。可以説是比較晚的。我們希望這次訪問能成為一個新的轉折點。我們對總統閣下所介紹的情況甚感興趣。通過我們的實際接觸加上總統閣下的介紹,使我們對這一地區有進一步的瞭解。

“同總統閣下在萬隆會談後,我國對阿拉伯國家政策和方針,一直堅持以下幾點:

一、支持阿拉伯各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和新老殖民主義,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的鬥爭。

二、支持阿拉伯各國政府奉行中立的不結盟政策。

三、支持阿拉伯各國人民用自己選擇的方式實現團結和統一的願望。

四、支持阿拉伯國家通過和平協商解決彼此之間的爭端。

五、主張阿拉伯國家的主權應當得到一切其他國家的尊重,反對來自任何方面的侵犯和干涉。

“以上五點,是以我們在萬隆會議以前所倡議的五項原則為指導的,也就是著名的‘潘查希拉’。它的內容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這五項原則後來在萬隆會議宣言中被採納了。”

接着,兩位領導人就不結盟會議和第二次亞非會議交換了看法。

19日下午5時半至10時,周恩來總理與納賽爾總統舉行了第三次會談。周總理着重談了台灣問題。他説,1949年下半年,美國總統杜魯門曾經宣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蔣介石同中國大陸之間打的是內戰,美國不加干涉。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乘機用海軍艦隊佔領了台灣,把台灣變成它的保護地。這説明,在美國參加朝鮮戰爭後,佔領台灣是美國的一個預謀。朝鮮停戰後,美國第七艦隊一直留在台灣海峽不走,霸佔着台灣。美國在靠近新中國的地方,製造台灣海峽、南朝鮮和印度支那三個緊張地區,實行反華。1954年下半年,美國還組織東南亞條約組織國家包圍和對付中國,對中國形成半月形的包圍圈。此外,兩國領導人還就國際形勢和東南亞形勢以及中、阿關係問題交換了意見。

12月21日,中國政府代表團離開開羅飛往阿爾及利亞,受到當地羣眾的熱烈歡迎。首都阿爾及爾從機場到人民宮的20公里長的道路兩旁,30萬羣眾夾道熱烈歡迎中國客人,整個城市迴盪着響亮的歡呼聲和阿爾及利亞婦女以傳統方式歡迎貴賓的“喲—喲一喲……”的歡呼聲。

22日、23日、24日下午和26日上午,周恩來總理和阿爾及利亞總統本貝拉舉行了四次會談。

前兩次會談中,本貝拉總統詳細敍述了阿爾及利亞革命發展過程,着重談了阿爾及利亞獨立後的形勢和政策。他説,1962年7月1日,阿爾及利亞實現了獨立。一年多來,我們進行了阿革命的主要任務,土地改革。把270萬公頃土地交給勞動者農民。其他各方面也採取了一些措施,例如在工業、商業方面把一些主要的企業國有化、把它們交給工人自給管理。對外方面,我們奉行和平政策,但認為必須先消滅殖民主義。儘管我們還有財經困難,我們支持解放鬥爭。在亞的斯亞貝巴會議上建立了協調委員會,我們提供了一億舊法郎的財政援助。同時,我們也負責培養了近千名非洲的軍官,這是由國家人民軍負責的,這一千人有的已回去,有的還在培養。許多解放運動在阿爾及爾有代表處。例如,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在這裏設有代表處。我們對越南南方人民的鬥爭的支持是明確的。我們給安哥拉解放運動以武器、物資和財政援助。

第三次會談中,周恩來總理高度評價了阿爾及利亞民族獨立革命戰爭勝利的意義,稱它“是繼中國和古巴革命後,60年代的偉大事件,也可以説是奇蹟”。最後一次會談中,周總理介紹了我國國內形勢,然後談了中美關係、中印關係以及不結盟和亞非國家會議問題。最後談到中阿兩國關係,周總理指出,兩國關係的發展有幾個問題:

“(1)軍事問題。上次答應給一批軍援並已簽訂協定,國內在我出來時告訴我,在一、二月內即可運來,第一批二個星期後即可運到。這個援助很有限,但這是第一次援助。昨晚我又談到,如果你們還有新困難,我們還可以儘可能幫助。我們也很願意接受你們派軍事人員去中國訓練。

“(2)經濟合作,金額已定,項目還未定下來。我建議你們派出一個經濟代表團去中國考察,看看我們的重、輕、化等工業,可以發現哪一些是你們真正需要的,又有原料,哪一些是你們短少的,等等。這樣援助的項目就可更廣一些,阿勞動人民的積極性就可更高。或者在中國就地確定項目,或者回來報告後再定。

“(3)我們曾同農業部長談起,可派個考察團去中國考察,看看哪些作物對你們是合適的,如茶葉、大米和其他。我們可幫助試種,如有效,再擴大。

“(4)貿易需要發展,但哪些中國商品是你們的確需要,而別的國家又不能供應或價格較高的,如何選擇?我們每年在廣州舉行兩次出口商品展覽會,明年4月就要舉行一次,建議你們派個貿易代表團去參加,看看哪些是對你們合適的商品。當場成交也可以。同時,我們也可以從你們這裏進口,可一起談。”

對此,本貝拉總統深表感謝,並説:“我希望1964年能去中國訪問。”

周總理説:“希望不僅總統能訪問中國,也希望其他兄弟到中國去。中國的其他兄弟也要來,陳元帥已經發生興趣,想再來。

本貝拉高興地説:“歡迎。”

陳毅説:“是呀,我希望再來,少一點儀式,到處走一走,到沙漠去看看,我都很有興趣。”

周總理又説:“他的夫人也很熱情,可惜你們很多兄弟還沒有夫人,她來不方便。”

本貝拉説:“她可以來,那時我已經結婚了。這還可以促進我早些結婚。”

周恩來説:“那好,公事私事都可促進。”

會談在雙方領導人親切誠摯友好的笑聲中結束。

12月27日,周總理一行飛抵摩洛哥訪問。28日上、下午,周恩來與哈桑二世國王連續舉行了會談,雙方就二次亞非會議、二次不結盟會議、中摩兩國關係等問題交換了意見。

12月29日上午,周恩來總理前往王宮向摩洛哥國王哈桑二世告別。國王向周總理贈送了一把寶劍,寶劍的劍鞘鑲有閃閃發光的寶石。哈桑二世告訴周總理説,這把寶劍曾經在過去困難的時刻幫助過我們。哈桑二世還向陳毅副總理贈送了一把短劍。

1964年1月9日,周恩來總理抵達突尼斯,並於當天下午同布爾吉巴總統在總統府迦太基宮舉行了第一次會談。由於當時中國和突尼斯還沒有建交,布爾吉巴對中國的情況和中國的政策還不太瞭解,因此在會談中出現了意見分歧。

布爾吉巴説:“我現在要向您提出一個任何國家領導人因禮貌關係不會向您提出的問題。中國政府使非洲國家感到吃驚的,不是它們反對美國的政策,是你們自知是一個強大的國家,而竟然對第三世界的印度採取武力來解決邊境問題,侵佔印度的領土。

“另外還有莫斯科三國條約問題,這個條約使要求和平的人民產生了小小的希望,而中國竟然反對,這也使人感到吃驚。我們是尊重中國的,因此中國的態度使我們感到不安,特別是因為敵人極力宣傳中國要戰爭,要使用核武器。我相信,在聯合國有許多國家想投人民中國的贊成票,只是因為他們對中國到底有些什麼打算有疑懼,所以不敢投贊成票。中國表現自己是反對帝國主義、反對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和反對其他的強國,這使許多國家不敢和中國一道走。我們歡迎您在開羅、阿爾及爾及拉巴特的講話,因為您表現得同我們原來了解的中國的態度有些不同。但是不應該使人們感到你們對非洲國家用的是一種語言,到阿爾巴尼亞用的是另一種語言。不應使人們感到你們不嚴肅。希望中國能夠考慮人們對中國的疑懼情緒,改變一下情況,不要給人們一種印象,好像中國是孤立的和好戰的,不要牴觸世界人民要求和平合作的心情,這樣中國就會獲得世界人民的支持。”

周總理説:“謝謝您把這種想法告訴我,但是我也要直率地回答您,因為事實不是那麼簡單。中國的政策是一貫的,我們出國訪問,也從未在態度上表現兩樣。我們願意同所有的和平友好相待的國家友好。中國從來沒有發動戰爭侵佔別人的領土,更沒有這個動機。但是中國有一個不幸的遭遇,即她一直被置於聯合國之外,因此沒有可能在聯合國的講壇上解釋自己的政策。同時,中國長期遭到封鎖,使中國的實際情況很難為外界所知。如果總統感到中國不嚴肅,是不是指的對三個國家的態度?我先説第一個國家,美國。美國曆來敵視中國,派第七艦隊到台灣海峽,侵佔中國領土台灣,在聯合國指揮其他國家不承認代表六億七千萬中國人的新中國,繼續使已被中國人民唾棄的蔣介石佔據安理會的席位。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在萬隆會議之後一直主張和平談判。從1955年開始在日內瓦舉行中美會談,一直到現在,仍在華沙繼續會談,雖然未得到什麼結果,中國卻一直避免用武力解決中美爭端。而美國卻動用全國的力量和宣傳機器,誣衊、敵視和攻擊中國。您要是處在中國的境地,恐怕也不得不採取中國現在對美國的政策。我們這次到非洲是為了尋求友誼與合作。但是為了不使我們訪問的非洲國家為難,我們在聯合公報中沒有強調反對美國。這並不是説,我們在會談中沒有把美國敵視中國的情況告訴非洲的朋友們。我們在會談中都講得很清楚。美國記者在開羅向我提出問題時,我也做了嚴肅的回答。阿爾巴尼亞是受美國欺壓的國家,反對美帝國主義對阿爾巴尼亞並不造成任何困難,所以我在那裏更多強調反美,就好像我在北京時強調反美一樣。

“第二是印度。不是我們侵佔印度的領土,而是印度侵佔我們的領土。我在1962年11月致各國首腦的公開信很詳細地講述了中印邊界衝突的情況。您也收到了這封信。中印邊界問題是英帝國主義侵佔印度時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邊界問題複雜在兩點上。東段是英國麥克馬洪和當時西藏地方政府達成的秘密協定規定的邊界線。中國曆屆政府都未承認過。英軍也從未到達這個地方。只是印度在獨立後才派軍隊進駐這個地方。我國政府不承認這條邊界線,主張談判和平解決爭端,同時我們也從未越過這個邊界線。西段邊界有傳統習慣線。印度現在硬説阿克賽欽地區是印度領土。但是她歷來都未管轄過這個地區。新中國接管了舊中國對這個地區的管轄,修了一條從新疆通往西藏的公路,並派了邊防人員駐紮該地。印度在1958年前從未提出過這個問題,忽然在1959年就這個地區提出領土要求。我們説我們願意和平解決。在1960年我四次到新德里會見尼赫魯總理,主張在維持現狀的情況下進行和平談判。但尼赫魯一再拒絕談判。1960年以後,情況惡化了,印度在1961年從西段邊界入侵,佔據了43個據點。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才不得不派軍隊進行監視,保證我們的安寧。1962年印度又從東段邊界越過麥克馬洪線。那時正值老撾問題日內瓦會議,陳毅外長和梅農會了面,提出了由雙方發表關於中印即將開始談判的公報。但印度不幹。梅農説必須由中國事先同意把那些領土交還印度才舉行談判。我們當然不能接受這種先決條件。我從北京又三次致電尼赫魯總理,提出在不動現狀的情況下進行無條件談判。當時的情況對印度是有利的。因為她已佔領了我國的一部分領土。但是尼赫魯卻在國內宣佈一定要把中國軍隊全部趕掉,並動員了全國的力量,説要組織新的軍隊。印度為何要拒絕談判?那就是為了能夠得到外援並在國內鎮壓進步力量。”

布爾吉巴問:“中國為什麼不接受科倫坡六國的建議?尼赫魯要求的是中國接受這些建議。”

周恩來説:“我們在實際行動中已超過了六國建議的主張。我們在中西段都主動後退了20公里,使中印雙方脱離了接觸。我並提出以六國建議為基礎進行談判,如果尼赫魯感到來北京不方便,我也可以再到新德里去。可是印度卻在國內掀起了反華的歇斯底里,製造戰爭空氣。您可以到中國去看看,在中國沒有任何敵視印度的歇斯底里。科倫坡六國都承認這點。六點建議中只有第三條中的第二款我們不能同意,因為其中主張在西段爭議地區雙方派民政人員去,而我們已從該地區撤退20公里,使該地區成為無人地區,這樣可以避免雙方接觸。如果雙方再派民政人員去,勢必容易再引起衝突。六國也同意我的意見。印度一定要中國接受印度對六國建議的解釋,這是不可能的。六國建議不是仲裁。我們認為在六國建議基礎上進行談判,印度可以在會議桌上提出任何建議和主張。阿聯薩布里先生前些時訪問中國時,我已同他講得很清楚。他也同意我的意見。他説他去印度時要説服尼赫魯談判。但他去印度後,尼赫魯還是拒絕談判,説要等待時機成熟時才能談判。薩布里問他何時才算時機成熟,尼赫魯説要再等三年。薩布里先生告訴我,這使他非常擔心,因為三年的時間內,不知形勢要發展到什麼情況。我這次到開羅時,納賽爾總統也承認尼赫魯不願意談判。我可以告訴總統閣下,中印邊界的形勢現在已經緩和下來了,而如果印度再進攻,我們也暫時不回擊。我們先把情況報告給六國。”

1月10日上午,周恩來在第二次會談中回答了布爾吉巴提出的莫斯科條約問題。他説:“莫斯科條約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條約的本身,一個是世界各國人民要求減少核戰爭的威脅,這是兩回事,應該予以分開。亞的斯亞貝巴會議在公報中提出成立非洲非核區的主張,我們是支持的。應該由大國保證不在非洲使用、輸入和試驗核子武器。但是莫斯科條約卻不能減少核戰爭威脅。就在條約簽字後不久,美國進行了地下核試驗,美國當權人士自己也承認,美國目前需要的不是進行大氣層的試驗,而是進行地下核試驗,因為這更有利於他們發展戰術核武器。這個條約毫不禁止美國向其他國家擴散核武器。事實上,美國已經在和西德討論成立多邊核力量的問題,並且和日本討論派原子炮和原子潛艇到日本去的問題。美國的軍費在不斷增加。美國如果有誠意,為什麼不先保證非洲成為無核區作為第一步?所以説三國條約沒有減少核戰爭威脅。核戰爭威脅來自哪裏?中國沒有核武器。這種威脅顯然不是來自中國,只能説三國條約是對世界人民的騙局。”

布爾吉巴説:“説條約是一個騙局太重了。但是條約的確沒有解決全部問題,因為還在進行核試驗,核武器還未銷燬。不過我認為應承認條約是向前邁進了一步。今後以條約為起點可以做更多的努力。”

周恩來坦然地説:“將來事實會證明我們的看法。”

布爾吉巴説:“是的,讓歷史去證明吧。”

周恩來説:“我們這次訪非是為了尋求友誼與合作,我們本着求同存異的精神,願意和突尼斯發展友好關係。”

布爾吉巴表示贊同:“是的,大的國際政治問題暫且放一邊,將來我們建交後,應着重發展兩國經濟文化關係,這是最主要的工作。”

1月10日,中國和突尼斯發表聯合公報,宣佈正式建立外交關係。這是周恩來非洲之行的重大收穫。

10日上午,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副總理在突尼斯總統事務和國防部長伯伊?拉德哈姆的陪同下,前往塞朱米瞻仰了那裏的烈士紀念碑,他們在紀念碑前獻了花圈。在花圈的綢帶上寫着:“在突尼斯爭取獨立的鬥爭中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

周恩來訪問加納前夕,恩克魯瑪總統遇刺,加納國內局勢混亂,是否如期往訪成了一個問題。周恩來接到黃華的報告後,説:“愈是在人家困難的時候愈是要去”,並派隨行的黃鎮副外長先去加納帶去關於訪問安排的三點建議:一、為了兩國領導人的安全,一切外交禮節可以從簡;二、不去外地參觀;三、請加方指定安全保衞官員與使館聯繫,具體佈置安全保衞工作。1964年1月11日周恩來一行如期抵達加納進行訪問,一切交談、宴請活動都在恩克魯瑪住地克里斯興城堡進行。當週恩來總理和他的隨行人員到達城堡拜會恩克魯瑪時,等候在那裏的恩克魯瑪總統同周恩來和其他中國朋友熱烈擁抱,連聲説:“歡迎你,欣賞你能來。”

在訪問期間,周恩來總理同恩克魯瑪總統舉行了三次正式會談,兩次單獨會談,就廣泛的問題交換了意見。

恩克魯瑪介紹了黑非洲的民族解放運動和加納的非洲政策,兩國領導人還談到了爭取世界持久和平的問題。在談到雙邊關係時,恩克魯瑪介紹了加納七年發展計劃,要求中國予以支持。周恩來首先介紹了中國經濟建設的經驗,強調要以自力更生為主,汪意經濟建設中的工農業比重問題和適當的發展速度問題。然後坦率地指出,七年計劃的農業投資似乎少了,要增加糧食、棉花及其他經濟作物的生產。對加方的援助要求,周恩來原則上答應再增加長期無息貸款800萬加納鎊,連同1961年已承諾尚未使用的700萬加納鎊,共1500萬鎊,以支持加納七年發展。

會談中周恩來第一次提出並闡述了中國對外援助的八項原則,並於1月15日在加納首都阿克拉回答加納通訊社記者提問時首次公開宣佈。這八項原則是:①中國政府一貫根據平等互利的原則對外提供援助,從來不把這種援助看作是單方面的賜予,而認為援助是相互的。②中國政府在對外提供援助的時候,嚴格尊重受援國的主權,絕不附帶任何條件,絕不要求任何特權。③中國政府以無息或低息貸款的方式提供經濟援助,在需要的時候,延長還款期限以儘量減少受援國的負擔。④中國政府對外提供援助的目的,不是造成受援國對中國的依賴,而是幫助受援國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經濟上獨立發展的道路。⑤中國政府幫助受援國建設的項目,力求投資少,收效快,使受援國政府能增加收入,積累資金。⑥中國政府提供自己所能生產的、質量最好的設備和物資,並且根據國際市場的價格議價。如果中國政府所提供的設備和物資不合乎商定規格和質量,中國保證退換。⑦中國政府對外提供任何一種技術援助的時候,保證做到使受援國的人員充分掌握這種技術。⑧中國政府派到受援國幫助進行建設的專家,同受援國自己的專家享受同樣的物質待遇,不容許有任何特殊要求和享受。

1月16日,中國政府代表團前往馬裏共和國訪問,馬裏首都巴馬科市民幾乎傾城出動歡迎周恩來總理,從機場到總統府長約10公里的大路兩旁,簇擁着密密層層的身穿節日盛裝的人羣。當週恩來在凱塔總統陪同下乘車前往總統府時,整個城市被雷鳴般的歡呼聲所震動。人們高呼:“中國萬歲!”“中國——馬裏友誼萬歲!”“歡迎周恩來!”所有的青年男女們,都隨着節奏強烈的馬裏鼓的鼓聲,興高采烈地跳起民族舞蹈。每隔20來步就有一個小型樂隊,用各種馬裏樂器奏出動人的樂曲歡迎中國客人。

1月18日至20日,周恩來總理和凱塔總統共進行了6次會談。

在前三次會談中,凱塔總統詳細介紹了非洲的情況,特別是西非國家的情況,馬裏對內對外政策以及馬裏的黨、政、軍和工、青、婦等羣眾團體的情況。

在後三次會談中,周恩來向凱塔介紹了我國革命的兩個階段——民族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和我國對外政策等。周恩來對馬裏奉行反帝反殖的不結盟政策和選擇社會主義道路表示欽佩,並説相信馬里人民一定會克服困難,走上他們期望的進步道路。事後,凱塔總統激動地對馬新聞國務秘書戈洛果説:“像周總理那樣坦率地與我們談社會主義問題的人是我接觸過的政府首腦中唯一的一位。”

1月21日,中國政府代表團離開馬裏飛往幾內亞。當週恩來總理在塞古?杜爾總統親自陪同下從首都科納克里到達拉貝市訪問時,受到20萬人——5倍於這個城市人口的熱情歡迎。拉貝在科納克里東北500多公里,位於福塔賈隆高原,是幾內亞中部的最大城市,也是一個畜牧業中心和風景勝地,全市人口約4萬人。這天歡迎中國貴賓的羣眾,除本市居民外,大部分是從幾內亞中部的其他城市和村莊來的,有許多人甚至在兩三天以前就從200公里以外的地方來到這裏。中國客人走到哪裏,那裏夾道的人羣就形成歡迎貴賓的人海,有的甚至站在樹上和屋頂上,向中國客人們揮手致意。到處是“塔姆塔姆”鼓聲、木琴和可拉笛的演奏聲。幾內亞人民能歌善舞,樂聲一響,人們就自然而然地跟着音樂的節奏跳起各種各樣的民間舞蹈。

“感謝您,毛主席!

感謝您對我們真誠無私的援助,

是您,派來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國專家,

是您,今天又派來了這樣重要的中國代表團來訪問我們的國家。

……”

這是幾內亞富拉族藝術家們為歡迎周恩來總理訪問幾內亞而寫的一首歌,當這支歌由4位女歌唱家於1月24日在拉貝城舉行的晚會上演唱時,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和塞古?杜爾總統熱烈鼓掌。出席這次晚會的一千名觀眾也發出了暴風雨般的掌聲和歡呼聲。

在兩國領導人的會談中,杜爾總統全面介紹了幾內亞的國內情況和非洲政策。周恩來讚揚了幾內亞在非洲民族解放運動和民族民主鬥爭中所起的作用,並詳細介紹了中國的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過程,着重説明“如何使馬列主義與中國實踐結合,不遵守這個原則,革命就要失敗”。

1月27日,中國政府代表團抵達蘇丹首都喀土穆,並作短暫停留。其間,周恩來與蘇丹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主席阿布德舉行了會談。兩國領導人就兩國關係和國際局勢等間題交換了看法。

1月30日,周恩來總理應海爾?塞拉西一世皇帝的邀請對埃塞俄比亞進行友好訪問。當時中國和埃塞俄比亞沒有建交,而美國卻在埃有巨大的影響。1953年埃美即簽訂了《共同防禦條約》和一系列軍事協定,美國給埃塞俄比亞以大量“軍援”,埃方平均每年輸進的武器彈藥價值1500萬美元以上,相當於美國每年向非洲提供“軍援”總量的一半。美國獲悉埃塞俄比亞邀請中國總理訪埃時,曾竭力加以阻撓,後來埃方還是堅持邀請,美國則施加壓力不讓塞拉西皇帝在埃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接待周總理。埃塞俄比亞迫於美國的壓力,把接待和會談地點安排在遠離首都的阿斯馬拉。周總理體諒埃塞俄比亞的困難處境,説:“沒有關係,外國對他們有壓力,我們應該體諒他們。”並欣然前往阿斯馬拉。埃塞俄比亞方面深受感動,接待規格逐步升高。塞拉西皇帝親自安排,將周總理的住地由別墅改到皇宮,並親自陪同去外地參觀。周總理所到之處,埃方均組織羣眾夾道隆重歡迎。

1月31日下午,周恩來總理同塞拉西皇帝圍繞中埃建交問題舉行了一次小範圍會談,我方陳毅副總理、埃方首相沃爾德、代理外交大臣伊非魯參加。

會談中,塞拉西皇帝一再表示發展埃中關係的願望,稱埃塞俄比亞原則上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但需要做些準備工作來應付美國的反應,美國有可能斷絕對埃塞俄比亞的所有援助,而埃塞俄比亞的軍事物資和其他器材要全部靠美國,因而不能使埃中關係立即正常化。周恩來表示,中國方面能夠理解也能夠諒解。周恩來這種從加強兩國人民友誼的大局出發、體諒小國困難處境的政治家風度獲得埃塞俄比亞領導人的讚譽。周恩來訪埃之行在埃塞俄比亞產生了重大影響,對兩國正式建交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月1日,周恩來抵達了他非洲之行的最後一站——索馬里。

2月2日、3日上午,周恩來與舍馬克總理舉行了會談。

第一次會談中,周恩來暢談了訪問非洲的觀感:“到非洲以後,我們感到非洲覺醒了,站起來了,當然還有一部分國家未獨立,正在為獨立而奮鬥,毫無疑問整個非洲大陸各國一定會獨立,不管時間長短,最後都會取得勝利的。”

在第二次會談中,兩國總理就廣泛的國際問題包括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權利問題、增加亞非國家在聯合國主要機構中代表席位問題、部分核禁試條約問題、中美關係問題、中印關係問題、不結盟國家會議問題等交換了意見,並就兩國經濟合作深入進行了探討。至此,周恩來的非洲十國之行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周恩來總理這次對非洲國家的友好訪問,達到了尋求友誼、增加了解、互相學習的目的,不僅大大加強了中國人民和非洲人民之間的團結,也為建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上的國際關係樹立了良好的範例。因而,這次訪問不僅是亞非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國際關係史上的重大事件,對亞非人民的團結和國際關係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本文所引談話內容均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檔案館藏周恩來非洲之行的談話記錄)

(摘自:歐陽淞 曲青山主編:《紅色往事:黨史人物憶黨史》,濟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