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還是進口化妝品傻傻分不清的時代終將要過去了?
今天,突然刷到一條消息,忍不住想要跟大夥分享,“今天起,廣州嚴抓商標,外文商標需要在包材上解釋商標的含義。”
據瞭解,這則消息是從廣州化妝品研發圈傳出來的,據行業知情人士介紹,近期不少地區在嚴抓這一舉措,上海、廣州先開始,其他地區也在陸續推進。
簡言之,國產品牌使用外文商標時,必須提前註冊外文商標,而且必須要在包材標籤中,對商標含義標註中文解釋,否則,外文商標不能出現在產品名稱中。中文解釋也不能超出非特範圍,即中文解釋不能出現“育發類、染髮類、燙髮類、脱毛類、美乳類、健美類、除臭類、祛斑類、美白類”等相關表述。
這個消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是從一個普通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這真的是一個好消息,這些年太多中國品牌取英文名,國產還是進口品牌已經傻傻分不清了。如果加上中文解釋,本土品牌取名再洋氣,也能一秒認出來,喜歡國貨挑國貨,要進口挑進口,沒啥好糾結,太好了。
同時,也有行業人士表達了實操上“實施難”的質疑,該人士舉例,按照上述要求,“如果外文商標沒有具體含義,就標註xxx為註冊商標,並無具體含義”,那麼,如果某品牌用doctor等相關詞語作為商標名,但在標籤中解釋為沒意義,會不會通過備案?
其實國貨或者進口產品並沒有誰好誰差的區分,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單單是美妝類產品,就連科技類產品也是一樣的道理,本土產品更加懂得如何適應市場,更懂得如何更好為本土消費者服務,例如AR試妝技術,海外的技術確實效果不錯,但是本土魔妝鏡AR試妝也做的不差,不僅有線上線下整套的產品體系和解決方案,而且還推出了便捷的小程序服務,更貼合本土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