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善良,往往是沉默的

真正的善良,往往是沉默的

作家梁曉聲説過:

“善良不是可以做給別人看的一件事,它是一件愉快並且自然而然的事。”

深以為是。

相比於做點好事就大張旗鼓,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做了對別人好的事情。我更願意相信,真正的善良,是由心而發,所有的善行只是因為樂於如此。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很多時候接受別人幫助,並不會讓人感覺到欣喜,相反的它是一件讓人感覺到丟面子,甚至是羞恥的事情。

畢竟,沒有人會喜歡承受憐憫、施捨的目光

所以啊,如果一個人能夠給予別人不留痕跡的幫助,付出“沉默”的善良,那麼才是善良最真誠的表現,是最難能可貴的。

真正的善良,往往是沉默的

行善不聲張,給人留體面

生活中,太多人在給予別人幫助的時候,總會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用一種居高臨下的口吻,選擇最高調的方式。

雖然這種方式,也給予了別人幫助,但是這種幫助卻讓別人並不舒服,甚至會讓人有被輕視的感覺。

這種幫助與其説是行善,不如説是在打着行善的旗號標榜自己的高尚。

生活中,真正善良的人,常常是不張揚,不喧譁的,他們會給到別人最熨帖,最自在,且最舒服的關照和温暖。

網上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箇中年人和女兒,在餐廳就餐的時候,看到一個撿破爛的老人在餐館門前徘徊,顯然是餓了,但是卻沒有錢吃飯。

見此情況,中年人點了三碗麪條,和女兒一起吃了其中兩碗,另一碗一點也沒有動,於是起身去付了錢。

女兒問父親,為何我們要點三碗麪條啊,父親則説了一句:“是爸爸有點糊塗了!竟然忘記了我們只有兩個人!”

而在兩個人走後,撿破爛的老人進入店中,狼吞虎嚥般地吃掉了那剩下的一碗麪條。

善良,是一種美德、。

真正善良的人,他們行善不是為了讓別人知道,更不是為了體現自己的優越感,只是因為內心的慈悲。

而像中年人這種能夠行善卻從不聲張的人,才是真善,因為他們不僅給予了別人幫助,還給被幫助的人留下了一絲體面。

真正的善良,往往是沉默的

行善不留痕跡,讓人無負擔

《真誠無價》一書中説:

“在別人需要幫助時,如果一個人能在別人不知情的情況下,毫不猶豫地犧牲自己的利益,哪怕犧牲只是一點點,這是心地善良最真誠的表現。”

確實,生活中,不言人難,不戳人短,不問人私,才是一生的修為所在。

電視劇《一起同過窗》中,有這樣一段劇情。

畢十一因為家庭拮据,錢很緊張,因此每次吃飯只是打一份白米飯,然後盛免費的鹹湯泡着吃。

路橋川發現之後,買了一份畢十一最喜歡吃的水餃,對畢十一説了一句:“食堂沒有飯了呀,我最不喜歡吃水餃,我們換着吃吧!”

説着就把畢十一的飯拿到自己面前大口吃起來,然後把水餃推到畢十一的面前。

雖然只是一件特別微不足道的小事,我們可以感受到路橋川的善良和真心。

路橋川想要對畢十一好,但是卻並沒有直接給予,而是用這種方式消除了自己施恩者的身份,讓對方能夠接受自己的善意。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尊嚴,都不希望被人施捨,不希望被人看不起。

善良,從來不只是滿足別人的一些物質需求,還需要照顧到別人的感受。

真正善良的人,往往是毫無施予,施捨和憐憫的痕跡,他們不會讓人有被看輕的感覺,從而毫無負擔地接受善意。

真正的善良,往往是沉默的

沉默的善良,更讓人感動

中國有句古話説:

“惡,恐人知,便是大惡;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真正的善良,從來都不是想要獲得別人什麼回報,而是善良本身就是對自己的一種回報。

真正善良的人,他們的心是温暖的,他們行善只是因為行善讓他們能夠收穫精神的富有,讓他們無限欣喜。

有句話説:

“善良是一個人一切品德之中最美好的品質,也是世界上最最需要的。”

所以啊,不要讓善良變得有目的性。

而是隻是單純地想要做一些善事,做一個好人,從而收穫內心的愉悦與坦然。

END

真正的善良,往往是沉默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26 字。

轉載請註明: 真正的善良,往往是沉默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