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網站8月24日發表題為《拜登的美國感到困惑——世界也是如此》的文章,作者是該報美國事務首席評論員愛德華·盧斯。全文摘編如下:
不,西方聯盟不會立即解體,美國也不會立即偏離航向滑入孤立主義的白日夢。阿富汗太過無足輕重,不至於引發這樣的顯著轉變。但是,美國撤軍的混亂及其大多數盟友所感受到的輕視,已經宣告了拜登總統國際蜜月期的突然終結。它還讓全世界——以及華盛頓的很多人——處於困惑中。拜登所説的“美國回來了”是什麼意思?
答案並非一目瞭然。拜登的阿富汗撤軍兑現了一個承諾——擺脱“永遠的戰爭”,同時違背了另一個承諾——恢復美國聯盟至高無上的地位。第二個承諾曾經讓拜登明顯有別於特朗普。拜登理應是重視盟友的。歐洲的懊喪在於,倘若拜登在阿富汗撤軍問題上與他們進行了密切磋商,他原本可以同時履行這兩項誓言。而他選擇不這麼做。
歐洲習慣了受到輕視,有時是理當如此,有時則不然。但是如果沒有一項戰略,西方不可能無限期地繼續下去。解決辦法主要取決於美國。在擔任總統7個月之後,拜登尚未制定明確的對外政策。他曾利用“恢復聯盟”、“推動民主”等口號競選,推行“服務於中產階級的對外政策”。所有這些——尤其是結束“永遠的戰爭”——對於大多數西方人來説是動聽的。但它們不能互相疊加。治國即選擇,而拜登還差得很遠。
拜登為結束美國“永遠的戰爭”邁出了一大步。但是從這些可以預見的後果來判斷,阿富汗撤軍又將如何幫助拜登的其他目標呢?答案是含糊的。
拜登真正的優先事項是通過其國內財政法案,以便在明年中期選舉前讓美國中產階級經濟活躍起來。拜登所謂的“服務於中產階級的對外政策”,如果去掉其中的“對外”一詞,或許才是他真正想要説的。
從美國的任何地方觀察,拜登和特朗普之間的差別都是顯著的。但是你離開美國海岸越遠,這些差別就變得越渺小。我們回過頭再看看“美國回來了”的口號。民主黨是回來了,然而它還能維持多久卻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美國的朋友大多更喜歡民主黨而不是特朗普主義,但他們仍不確定這對於美國的世界角色將意味着什麼。人們懷疑連美國自己也不知道——這很可能是真的。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