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陳沁涵
從梨泰院死裏逃生後,奈紗已經記不清有多少個夜晚失眠,她只覺得這一個月無比漫長。
10月29日,韓國梨泰院踩踏事故造成158人死亡,百餘人受傷。一個月過去了,梨泰院洞一片沉寂,調查尚在進行中。
當地時間2022年10月29日,韓國首爾,位於龍山區的梨泰院發生大規模人員傷亡事故。視覺中國 資料圖
“害怕、內疚、悲傷、感動,事故過後被多種情緒反覆沖刷。”在首爾留學的日本大學生奈紗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她打了很多次心理諮詢熱線電話,去了梨泰院站1號出口獻花,也收到了四面八方的幫助和關心。
奈紗努力用學習和運動讓自己忙碌起來,“專注於能夠活下來的幸運,珍惜每一天”。這是心理諮詢師給的建議,讓她覺得好過了很多。但是每當看到梨泰院事故相關的信息,她就會陷入“又想屏蔽又想知道”的糾結之中,看到前幾天的遇難者家屬記者會時,她又哭了。
11月22日,在10.29梨泰院慘案遺屬記者會上,數十名遇難者家屬出席,敦促政府真誠道歉並追究事故責任。據韓媒報道,遺屬們的抽泣聲填滿了禮堂,一名遇難者的母親強忍着淚説,兒子的手機關機了,但凌晨5時30分,上班鬧鐘卻準時響起。“年輕人在這片土地上生活是多麼努力,在工作過程中忍受腰痛,清晨早早起牀。兒子現在不在我身邊了,媽媽不能沒有我們南勳……”
在悲傷之外,韓國輿論的部分火力集中於政府部門應對不力,警方反應遲緩。梨泰院事故的一些遇難者遺屬提出,要求總統真正道歉,公開透明地查明責任。與此同時,梨泰院商業區的店家面對空空的街巷深深嘆息。
悲傷的分享與蔓延
事故後的2天,奈紗收到了許多來自親朋好友和陌生人的問候電話和信息,她回覆幾乎是一致的:“我沒事。”但事實並非如此,她只是不想給別人添麻煩。奈紗説,“最初幾天很害怕,當晚的畫面會不受控地跳出來。(我的)社交平台上所有和當晚有關的動態都刪除了,但是記憶無法刪除。”
奈紗儘量讓自己處於斷網狀態,有朋友建議她去社交平台上看一位倖存者寫的連載文章,記錄的是他與心理諮詢師之間的對話和心路歷程,而這些文字成了她排遣抑鬱情緒的一個出口。
“醫生,我不該去(梨泰院)的。”
“你不是不該去,去哪裏都應該平安回來。災難不是在玩樂時發生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
上述文字來自梨泰院事故倖存者金初龍,他被判定為“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高危人羣,在打電話做心理諮詢時,醫生對他説“如果分享經歷,其他人可能也能得到安慰”。於是他將自己在事故前後的經歷寫成了連載的記錄文章——《醫生,我是慘案倖存者嗎》。
金初龍的心理諮詢醫生徐千錫在社交平台説,創傷越嚴重,孤立感就越嚴重,與其獨自忍受,不如與他人分享悲傷,有相似經歷的其他人會因此而感到安慰。
後悔和內疚感環繞着梨泰院的大多數倖存者。奈紗一度認為,如果自己沒有去事故現場,可能會多一個人擁有幸存的機會。她在金初龍的文字中找到了共鳴,意識到自己的情緒並非異常。受此啓發,奈紗撥打了針對梨泰院事故設立的24小時心理諮詢熱線。“經過諮詢之後,我知道自己沒有做錯什麼,必須直面這起事故,並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1月3日,奈紗去梨泰院站1號口為遇難者獻花悼念,並分別用韓語和日語手寫了紙條祈福,寫下的是“希望幸福”,貼在了出口前的立柱上。附近的欄杆上、花束上還有地面上貼滿了層層疊疊的便籤條。韓媒發現,追悼留言中最多的是對沒能實現夢想就前往天堂的年輕遇難者感到心痛的表述,比如“沒來得及綻放的青春,在天上不要生病,要幸福啊!”
從8年前的“世越號”事故到現在的梨泰院事故,遇難的大多都是年輕生命,讓韓國數百個家庭經歷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劇。
當地時間2022年11月6日,韓國首爾,龍山區元曉路多功能室內體育館設置的梨泰院踩踏事故失物招領中心擺放着的失物。視覺中國 資料圖
在韓媒的鏡頭中,有遇難者家屬去往梨泰院事故發生地附近的體育館認領遺物,館內的地板上鋪着好多塊灰色長毯,上面整齊地擺放着一雙雙鞋和疊好的衣物,都是當晚擁擠人潮中遺落的。一位母親發現了遇難兒子的運動鞋,大聲叫了出來:“我兒子去哪裏了,快點回來,這世上哪裏有國家(人們)走着路就會死的呢,這世道啊……”呼喊聲在冷清的體育館內迴響。
遇難者遺體在經過屍檢後交還給了遺屬,哀悼活動過後,11月22日,梨泰院踩踏事故遺屬首次召開記者會。在場的數十位遺屬提出六項要求,包括政府承擔責任、總統真正道歉、公開透明地查明責任、家屬參與調查等。
據《韓民族日報》報道,遇難者遺屬們不僅對慘案發生時的不力救援提出批評,還對政府不負責的應對、對遺屬的漠不關心表示不滿。一位遇難者的母親説,兒子的死亡診斷書上連準確的死亡時間、地點和經過都不清楚。
“不是受害者的錯,查明梨泰院慘案真相、處罰責任人。”11月12日,秋雨傾盆的首爾中區世宗大路一帶,上萬部手機的燈光像蠟燭一樣亮了起來,市民舉行梨泰院慘案追悼集會,在寄託哀思之外,要求政府查明事故的確切責任人並進行處罰。
漸漸模糊的焦點
11月29日,正值梨泰院事故發生一個月,韓國行政安全部長官李相民當天在會議上厲聲批評貨運卡車司機大罷工。警察廳廳長尹熙根也在會上表示,將追查罷工的幕後主使,並採取司法措施。《京鄉新聞》社論直指,本應為梨泰院事故負責而辭職的人卻仍在照常領導工作,更別説這兩人的職權分量都不足以能夠為事故負責。
韓國行政安全部負責的主要工作是國家災難管理,被指預防部署不力。警方的責任包括治安管理,被批現場應對不及時。李相民曾在事故後推卸責任,尹熙根則被曝在事故發生時失聯2小時,兩人僅道歉不辭職,工作也未受影響,被韓國在野黨和輿論持續“炮轟”。
而目前正被立案調查的是龍山警察署署長李林宰、踩踏事故發生當晚首爾警察廳負責情況管理的值班總警柳美珍、龍山消防署署長崔成範、龍山區廳長樸熙英等6人,他們涉嫌公務過失致死傷罪。值得注意的是,6人中還包括龍山署信息科股長,涉嫌刪除事故發生前有關梨泰院人員聚集安全警告的報告文件,他被停職接受調查2天后被發現死於家中。
官員離奇死亡導致案件調查線索中斷的情況在韓國屢見不鮮。韓媒指出,負責調查梨泰院事故的警察廳特別調查本部只對事故的第一責任人立案,卻沒能涉及更上層。
針對梨泰院踩踏事故,除警察廳的調查之外,韓國國會發起的國政調查也於11月24日啓動,將持續45天。調查對象則擴大至總統府國政狀況室、國家危機管理中心、國務總理室、行政安全部、大檢察廳等16個部門和機構。但是,國政調查才剛剛開始,焦點就開始偏離。
據《韓民族日報》報道,韓國在野黨共同民主黨計劃於11月30日提出李相民罷免案,青瓦台高級官員稱,共同民主黨正在將事故調查推向政治鬥爭,如果這麼做,執政黨將抵制國政調查,而共同民主黨29日也強硬回應,如果總統不接受罷免提議,將推動彈劾法案。
面對爭議,韓國總統尹錫悦強調,將在國政調查後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如果只是讓責任人辭職,而沒有進行明確説明,難以避免今後出現類似的問題。事實上,朝野爭論的本質上並不是李相民的去留,而是政治信任問題。韓國國會議員柳尚範29日在接受MBC電視台採訪時表示,共同民主黨試圖通過此舉“向民眾強調尹錫悦政府的無能”。
韓國民眾的怒火已然延燒到了總統府。“梨泰院慘案責任人是尹錫悦。”11月19日,首爾市政府廣場至崇禮門附近一帶爆發大規模集會,民眾舉着抗議標語牌,敦促尹錫悦下台,其中6名共同民主黨籍議員也參加了集會,並上台演講。韓聯社評價稱,在這種集會上,共同民主黨議員大舉登上演講台尚屬首次。對此,國民力量黨方面指責共同民主黨的行為已經超出“紅線”。
韓國朝野之爭愈演愈烈,梨泰院事故的調查結果卻不見蹤影。梨泰院洞是否能重返昔日的繁華與青春,許多人對此抱有期待。
重獲無邊界自由空間
11月25日的傍晚,即使是週五,梨泰院商區仍門庭冷落。韓媒稱,梨泰院事故發生地所在的小巷裏,八成店鋪仍然處於閉門狀態。而緊鄰的世界美食街也很蕭條,36家店鋪中1/3關門。在事故發生地對面街區經營咖啡館的一名老闆説:“災難發生後的3周內,銷售額下降了近90%。”
受長期疫情影響的梨泰院商户們,原本期待在政府全面放開防疫措施之後能夠“回血”,但好景維持不足2個月,就經歷致命慘劇。首爾市政府發佈的數據顯示,事故後的梨泰院人流數量驟降至去年疫情嚴重時的水平。
位於首爾龍山區南山東麓的梨泰院被稱為“萬國城”,聚集多國使領館,有大量外國人居住,也吸引各地遊客。據《亞洲日報》報道,旅行社從業人員擔心此次事故將給韓國打上“缺乏安全意識國家”的烙印,從而影響旅客對旅遊目的地的決定。“一想到這麼多生命曾在這條路上被踩踏而死,誰還願意來這裏玩呢?”
首爾市決定設立100億韓元的“梨泰院商業區恢復基金”,以每年2.0%的固定利率向梨泰院區域的中小商户提供最多3000萬韓元的貸款支持。但是小型商户們認為,政府還必須加大扶持力度,他們認為“貸款終要償還,這只是權宜之計”。
喜愛梨泰院的人們想要的不只是商業主義的復興,更想迅速恢復該地引以為豪的多樣性。《韓國日報》稱,梨泰院是個性和多樣性的“熔爐”,外國人、少數族裔、LGBTQ羣體可以在此不加掩飾地活動。他們呼籲“需要重新獲得無邊界的自由空間”。
對於韓國來説,已經歷了多次人為災難之痛,1995年首爾三豐百貨店倒塌災難造成超500人死亡,2014年“世越號”沉沒致304人遇難。今年4月,尹錫悦曾在“世越號”事故8週年之際表示:“紀念遇難者,最真誠的方式是讓韓國變得安全。”如今,在梨泰院消逝的生命讓這句話顯得尤為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