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欣賞,為何孩子卻跟奶奶親的不行?
小昱從出生就一直住在姥姥家,平時和姥姥很親熱。前兩天小昱生日,他的奶奶來給他慶生。除了奶奶,還來了很多親戚。但是視乎小昱和奶奶玩得比較親近,奶奶平時很少來電話,即便是孩子生病,也沒過多關心的語言。但是隻要一見面,沒一會兒小昱就黏着奶奶,甚至有時候玩得忘了平時照顧他的姥姥和媽媽的存在。很多小孩都會有這樣的情況,除了神奇的血緣關係外,其實還有這些原因。
1、歸屬感
老實説孩子會沒有歸屬感,真的是大人造成的。去年暑假,姐姐帶着女兒回老家來玩。孩子很可愛,但也有不乖的時候。有時姐姐沒耐心,便會呵斥孩子:“你再這樣吵,我就把你扔在姥姥家,不帶你回家了!”侄女兒七歲,一聽這話就嚇得不行,立馬就不哭了,生怕不能回家。而且只要她哭鬧,她的第一反應便是想在回家。我悄悄問她:“如果小姨天天陪你玩,你要不要就在這裏?”她的回答是,這不是我家,開學時我要回家的。
受大人的影響,在小孩潛移默化中形成姥姥和姥爺家再好也不是自己的家,那麼自然而然姥姥和姥爺在孩子心中也比不上每天見面的家裏人重要了。
2、外人的話語
關於這點,我就是例子。我家裏是老二,又是女兒,在上一輩那個過分重男輕女的年代,母親逼不得已把我寄養在外婆家。外婆對我很好,但周圍的親戚卻是讓我深深害怕。平時他們逗我,會讓我跳舞唱歌給他們,然後開玩笑的説:“你如果不跳,我就告訴超生游擊隊,把你抓走。”三四歲的我看着他們故意板起的臉,哪會知道他們是開玩笑的。於是便會害怕。然後想着媽媽的話——再等兩年等媽媽和爸爸工作穩定後就接你回家。那時候的我真的一刻不想呆在外婆家,總想回到自己的家,完全忘記了外婆對我有多盡心盡力。
3、孩子還太小
六歲之前,我都是在外婆家渡過的。記憶中關於外婆的片斷不多——在我還沒長大的時候外婆就去世了,依稀記得外婆對我很好。除了這些,就只記得那會鄰里那些開玩笑卻會讓我感到害怕的話語,有次把鵝給砸死了,有次差點把外婆的房子給燒了。因為這些事,我捱打了,所以我記得很深。但外婆如何對我好,我卻印象並不深刻,只是依稀記得。
誰照顧孩子時間長,孩子就和誰親
因為我自己就是外婆帶大的,並不覺得會和奶奶更親。雖然那會兒還小,但卻很是明白,誰是真的對自己好,因此我和姥姥更親。那會兒,一到暑假就會往姥姥家跑,然後有種歸家的的温暖感覺。她從來不會因為我是女孩而對我別樣對待。得知我生病時,跑得比我媽還快。後來外婆漸漸老了,但對我的關懷卻是絲毫不減。有時真的會覺得,有這樣的一個姥姥好幸福。
有人説,孩子和姥姥不親只是因為神奇的血緣關係,實則不然。通常情況下哪個與孩子接觸的時間長,對孩子更加照顧,孩子也就會和誰更加親近。而且這種情況在孩子慢慢長大過程中顯得越來越明顯。所以説孩子和姥姥親不親,還是要分情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