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進口食品還能放心吃麼?

由 藍樹芬 發佈於 綜合

●即使不小心購買了污染的食品,造成感染的風險也很低

●新冠病毒不會通過消化道傳播,人的胃酸足夠強大,能將其滅活

●做好常規食品安全操作,嚴格做好手衞生,放心吃沒問題

繼進口冷凍肉類、海鮮、雪糕進口原材料之後,近日,浙江寧波、山西、黑龍江等多地發現車釐子、奶棗、啤酒等食品外包裝或內表面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年關將至,公眾如何安心置辦年貨,放心地吃?食品檢測呈陽性,意味着什麼?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01

為什麼頻頻檢出陽性

專家介紹,當前境外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很多國家還處於疫情暴發期,新增病例多,進口食品容易受到污染。與此同時,部分國產食品由於確診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參與過生產或使用進口原材料,生產過程中可能會使食品受到污染。

此外,當前我國正處冬季,低温天氣會進一步延長病毒的存活時間,也就容易出現物體表面檢測呈陽性的情況。

2020年7月,由厄瓜多爾企業生產的凍南美白蝦包裝樣本被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指出:“從進口冷凍食品外包裝上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只能表明食品外包裝曾被病毒污染過,不代表病毒仍然具有活性。”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公眾的疑慮。

那麼,時隔數月,食品及其外包裝樣本被多次檢出陽性,是不是意味着危機加深?病毒變異是否會使食品受污染?飲食方面還安全嗎?對此,多位專家明確表示,現有研究顯示,進口食品及食品原材料總體陽性率較低,陽性樣本主要集中在外包裝,此外,部分食品表面病毒的載量較低,感染風險比較低。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目前全國進口的冷鏈食品、貨物檢測呈陽性的,大多數污染都比較輕。“通常來説,由於污染造成的感染,必須是污染量比較大,同時還需要長期反覆接觸,才有可能造成感染。”

02

檢測呈陽性並不代表不安全

“新冠肺炎的傳播主要是通過呼吸道飛沫或者密切接觸傳播,這是各國公共衞生專家的共識。”陳君石説,儘管有證據表明,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除人傳人外,還可能物傳人,但對消費者而言,感染概率非常小。

“對消費者來講,即使是不小心購買了被污染的食品,通常造成感染的風險也是很低的,甚至即使是食用了受到污染的冷鏈食品,通常也不會導致感染。”吳尊友説,一方面,食品在煮熟加工過程中已經滅活病毒;另一方面,新冠病毒不會通過消化道傳播,同時人的胃酸也足夠強大,能將其滅活。

“內包裝核酸陽性並不奇怪。如果擴大檢測範圍,包括食品、冷鏈運輸,任何一種進口商品都有可能被檢出陽性。關鍵是這樣的陽性到底是否意味着可傳染。”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鍾凱介紹,現在各地出現的疫情大體上有兩種,一種是冷鏈從業人員感染導致的人傳人,另一種是境外輸入人員導致的人傳人,而導致疫情擴大的超級傳播事件都是人傳人。

鍾凱表示,我國有着龐大的消費頻次和規模,如果飲食能感染病毒,那麼感染人羣可能會比現在更大。而現實情況則是我國目前的病例和感染均為散發性質,且絕大多數與食用食品無關。在做好消毒的前提下,公眾可以放心食用。

03

做好食品安全操作和手消毒是關鍵

陳君石表示,消費者處理食物時要遵循世界衞生組織提出的食品安全五要素,即保持清潔(勤洗手、廚房清潔)、生熟分開、徹底煮熟、安全温度儲存、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料。“這五條本來是預防食源性疾病的,但也能有效避免新冠病毒在食品鏈中發生交叉污染。”

“在採購、處理冷鏈食品時,要保持手衞生,堅持生熟分開。”吳尊友表示,只要我們注意手衞生,吃水果前用流水清洗,應該就不會有感染的風險。

具體來説,“處理生鮮食品後或處理熟制食品前,應該徹底清洗雙手,並且洗手前不能觸碰口、鼻、眼等部位。”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説,在處理加工食品時,砧板、菜刀、餐具等器具應生熟分開,使用後的廚房枱面及器具應經常清潔並消毒;水果蔬菜等食用前要用流水清洗,製作食品要煮熟煮透;廚房應經常開窗通風,保持清潔,適度消毒。

“説到底,其實大家如果能做好常規的食品安全操作,再進一步嚴格做好手衞生,就可以放心地吃。”鍾凱説。

資料:光明日報

編輯:朱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