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功成名就的時候,是否還有勇氣從頭再來,從零開始?歷史告訴我們,不是每個人都有如此魄力的。而一個黃韋艮的人,他做到了。他是我國海洋遙感領域的專家,在他55歲的時候放棄了成為研究所院士的機會,選擇參軍入伍,從此退居幕後,隱姓埋名。他説過,他人生中做過兩次重大選擇,一為回國二為參軍。
1992年,黃韋艮在英國讀完博士後學位以後,他選擇回國,想用自己所學知識來為國家貢獻出一份力量。當時若他留在英國,那裏一個月的工資遠遠比得上國內十年,但他並沒有為這巨大的錢財所動,比起物質的富餘他更想要的是精神層面的滿足,於是他毅然決然地選擇回國。
回國後他和國家海洋局的同事一起白手起家,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成立了國家首個海洋遙感實驗室。因為工作的緣故,他和海軍部隊的接觸很多,但是能為海軍所做的卻十分有限,只有深入軍中才能更好地發揮他的才能,只有參軍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後來他主動向海軍部門的首長申請,如願來到部隊,一入伍就被授予大校軍銜。黃韋艮致力於研究困擾官兵多年的關於海上某項通信保障的難題,半年多的時間裏,他仔細瞭解官兵們的需求,查閲大量資料,出海幾十次來實踐驗證。在數據特點和技術規律都被他一一鑽研透徹後,終於成功研製出多功能的信息保障系統,大大提高了海軍生存能力。
一項工作忙完,黃韋艮會立馬投身到下一項調研,像個連軸轉的陀螺一樣。自從當兵後,他沒有給自己留下休息的時間,沒有節假日,回家的次數也屈指可數。在他的辦公室裏有兩張辦公桌,一張就是普通的辦公桌椅,另一張則是特別定製的可以站着工作的辦公桌。
你可能會很奇怪,為什麼要兩張辦公桌呢,這不是浪費嗎?殊不知,他是為了坐累了就站起來工作,站累了就坐下工作,如此循環往復,一刻也不停歇。這麼拼命的他只是想着能為海洋事業能多做一點就多做一點,不能浪費寶貴的時間。他首次運用聲波測量出水體環境,在遙感領域取得了跨越性的成就。
入伍八年來,他帶領團隊認真研究、攻克難題,獲得了科技進步二等獎、海洋科學技術一等獎、海洋創新成果一等獎,5項成果獲得國家專利。榮譽等身,不驕不躁,潛心鑽研,在生活上更是嚴與律己,參軍後的日子裏,他的伙食從來都是在食堂解決,每天都會加班,一直住在營職房裏。這樣的日子他甘之如飴,唯一掛唸的就是他的親人。
快百歲的母親時常會打來電話讓他注意身體,每每這個時候他總會熱淚盈眶,愧對母親不能陪伴左右,還有他的妻女。為大家舍小家,他知道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只有在海洋領域做出成績才能讓他的愧疚少一點,如今他確實不負眾望,不僅在海軍科研領域成就卓著,更是培養出了一代海軍人員,堪為天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