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上汽大眾朗逸,看完“德原朗”的減配你還敢買嗎?
作為家轎市場的高銷車型,上汽大眾朗逸一直爭議不斷。“德原朗”的調侃,反諷了它是一台徹頭徹尾的“中國特供車型”,所謂的德系,更多的體現在一個大眾標上。其次,全新一代朗逸推出後,關於其“簡配”的説法持續不斷。再者,根據汽車之家的公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朗逸投訴依然居高不下,位列車型總榜單的第二名。而上汽大眾途觀L、帕薩特兩款車型在中保研碰撞實驗中先後折戟後,朗逸的安全問題隨後也被推至風口浪尖。
帶着上述諸多疑問,3月18日,東北核心媒體聯盟遼寧廣播電台車時代欄目、辣評車、私家車探、遼瀋晚報、駕馭觀、王巍工作室、龍車、秒評車、聊車市兒、汽車夜談、談車幫、愛車覺羅、車印記等,聯合對大眾朗逸進行了現場拆解。
“德原朗”的德味還剩幾何?
網上關於“德原朗”一詞的由來解釋已經很多,在此不做贅述,核心意思就是,這是一台打着為中國消費者量身定製的旗號,實質掛着大眾標的“特供車”,沒了多少德味的操控性。
那麼朗逸是基於什麼設計研發理念而來的呢?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中國合資品牌中,上汽大眾是第一家實現本土化開發的企業,上汽大眾與北美大眾整合產品資源,進行共同開發,但是分工不同。
也就是説,上汽大眾推出的車型與北美車型並不完全相同,兩者是分別基於同一個造型,各自進行工程研發。以A柱斷裂的帕薩特為例,是基於MQB平台而來,北美大眾PassatNMS則保留了PQ46平台。當然這裏沒有貶低MQB平台的意思,想説的是,在不同的內在工程結構開發理念下,執行的開發標準勢必也會有所不同,這也是上汽大眾帕薩特與美版車型沒有可比性的原因,而具體到朗逸上面,決定其德味還剩幾何的,可以很直接的説,是成本。
內飾上,除了主副駕駛側門板部位和主副駕駛儲物格用了皮革制的材質,其餘大部分是塑料材質,沒有品質可言,當然這也是大眾入門級一貫的作風,見怪不怪,重要的是,中控、方向盤上的各個物理按鍵,甚至檔把的觸感,實際上手後都頗為粗糙,甚至有些小作坊的既視感,與德系大眾旗下的其它車型細節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另外,購車者鍾情德系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眾的底盤優秀,那麼朗逸實際表現如何呢?
朗逸的前懸架採用的是比較常規的麥弗遜式獨立懸架,但在後懸結構上,卻按照同級“最低標準”,採用了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架,設計簡陋,這種懸架一般都是使用在低檔車型或者微面車型上。而像朗逸的競品車型卡羅拉則採用的較為主流的E型多連桿式獨立懸架,舒適性及操控性明顯優於朗逸。
減配究竟“減”了哪?
上汽大眾朗逸的減配,上面我們説了幾點看得見的地方,而在現場拆解過程中,看不見的地方,朗逸同樣也有多處不夠厚道。
首先就是前保險槓部分,吸能的行人保護泡沫,大眾朗逸是配置了的,關鍵是泡沫後面的防撞梁,厚度2.03,寬度1100,車身覆蓋率只有60%多,並沒有向兩側延伸,對於整車的保護力較弱,特別是對於大燈所在的兩側保護幾乎為零,與同級日系卡羅拉、軒逸等相比,處於弱勢地位。
而朗逸的後防撞梁保持了大眾的水平,厚度、寬度以及整個製造工藝的視覺觀感都不錯。
此外,在側門的安全防護方面,大眾朗逸較為中規中矩,但是特別需要提出的一點是,整個側面並沒有隔音棉等吸收噪音的保護,這也是朗逸開起來車內噪音大的一個原因之一。
但最為致命的是,大眾朗逸後排的座椅靠背拆開後,竟然無鋼板保護,目測只是一個金屬骨架,這對於一款銷量如此高的大眾車型而言,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也就是在碰撞中,來自後面的撞擊,後排是沒有足夠保護的。
用户口碑跌至冰點
那麼如此減配的大眾朗逸,為何還能獲得如此高的銷量?顯然是價格,在一個較高的指導價之上,給出不錯的優惠,而大眾在國人眼中一直是“高級”的代名詞,以10萬左右的價格買台“大空間”的朗逸,有面子。
那麼實際上,與高銷量相比,是跌入冰點的口碑,在汽車消費網上可以看到,其客户滿意評分只有2.5,投訴居高不下。
比如車身漏水,實際對應此次拆車中的問題,比如減配了密封膠條,有媒體算過一筆賬,以一道密封膠條大概25的價格計算,一台朗逸在此方面節省的費用大概是50元,而按其每年約50萬輛的銷量,僅此一項,一年可以節省2000多萬。
再比如車內異味問題,在拆解過程中發現,其使用的隔音棉材質也較為低廉,所以建議購買朗逸車型的,儘量在夏天開窗多換換空氣。
至於投訴較多的發動機異響與變速器異響問題,限於設計及技術層面界定比較複雜,在拆解過程中暫未涉及,購車者在買車前,可以多關注一下實際反饋,綜合進行考量。
車探説
上汽大眾在接連遭遇帕薩特、途觀L安全危機之後,雖然以價換量的策略保住了一定的銷量,但顯然這只是掩耳盜鈴的做法。作為其銷量支柱的朗逸,不在德系車的優勢上做文章,相反卻以PLUS這樣的噱頭去博關注,依賴品牌的保護傘能多久,時間最終會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