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最嚴限狗令”:在不禁養與限養間尋找共識

近段時間,圍繞“養狗”一事而引致的糾紛,屢成熱議。有關於狗咬人的糾紛,也有關於“限狗令”的討論,一時間,如何文明養狗、如何建立文明養狗秩序,備受關注。

以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發佈的《關於規範中心城區養犬管理的通告》為例,一些規定引發治理思考。比如,嚴格限制遛狗時間,明確限定遛狗區域,詳細規定狗狗出行裝備等。這些較為具體的內容,有人支持,認為既文明又安全;有人反對,認為對養狗人“不友好”;也有人認為,規定執行的監管成本比較高。不同側面的爭議聲音,説明養狗背後的治理難題,需要探索一條可操作、廣接納、更精準的解決之道。

人民日報評“最嚴限狗令”:在不禁養與限養間尋找共識

文明養狗,是伴隨社會發展而出現的現代生活問題。想要一次性解決、一刀切搞定,確實很難。一個重要方面是,在治理過程中,養狗不是簡單“養”的問題,也不是簡單“管”的問題,而是有着多方不同訴求的利益方程。這其中,主要包括養狗人的情感訴求,小區居民的安全訴求、衞生訴求,小區或公共空間的管理訴求等等。各方的訴求都有一定合理性,但這樣的合理性卻難以疊加出一個公約數,使得圍繞養狗遛狗的矛盾時有發生。

羣眾有所呼,政策有所應,這是好事。不僅是昭陽區,杭州、文山、鄭州等地都曾出台本地“限狗令”,也同時伴有支持與反對的聲音。這説明,各地都在努力找尋破解養狗難題的辦法,或是剛性約束,或是監管加碼,或是文明引導。但無論是“硬手段”還是“軟招子”,都因未能滿足各方訴求而留下爭議點,而實際的治理效果也有待在長時段中評估。由此不妨辯證看,在保持一定監管剛性的同時,倘若能保持適度的彈性,在養狗人情感和他人安全之間找到平衡,或許才能夠最大程度實現共贏。當然,這也極大考驗着各地的治理理念與治理能力。

人狗矛盾,關鍵在於人。如果説制度約束是外力,那麼文明觀念才是內因。今天,以公共政策規範養狗秩序,規範的也是養狗人的行為,強化的也是養狗人的責任。文明雖是管出來的,但只要養狗人更多考慮公共利益,以文明的方式讓寵物融入人居空間,也必定能為社區居民所包容理解。從這個意義上説,不禁養,是為養狗人着想;限養,是放在公共空間中考量,這樣的“寵物文明”才是人們期盼的公共文明。

養不養狗是個人選擇,文明養狗則是應盡的公共義務。基於公共政策的治理,一頭要拴好狗,牽緊“文明繩”;一頭要管好人,守好“道德線”;中間要凝聚文明秩序、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有原則、講規則,養狗遛狗才能與文明同向而行、與公眾和諧共處。

(原題為《“最嚴限狗令”?在不禁養與限養間尋找共識》 作者 梁言品)

舉報/反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29 字。

轉載請註明: 人民日報評“最嚴限狗令”:在不禁養與限養間尋找共識 - 楠木軒